11月前三周已过,期间A股市场经历了沪港通利好发布及兑现,行情走势从震荡到大涨再回归震荡,A股市场中的净减持情况也随之波动,当行情震荡之时,减持力度明显增大。11月以来,289家上市公司发生重要股东增减持,合计净减持金额为157.31亿元,较十月份出现明显增大,凸显出高位震荡中资金的谨慎心态。随着市场新平衡的确立,新股申购和利好兑现已经逐步被市场所消化,A股市场正逐步进入新的平衡,而新的机遇也伴随着央行降息和资本市场改革等利好而逐步开启。
净减持金额逾157亿元
据Wind数据统计,11月以来,共有289家公司发生二级市场重要股东增减持,其中,共有46只个股获得增持,233只个股遭遇减持,10只个股持平。这些个股增减仓参考市值合计为-157.31亿元。与10月份数据相比,11月的净减持金额大幅上升。据Wind数据统计,10月份(交易日为三周)共有264只个股发生二级市场重要股东增减持,其合计净减持金额为46.43亿元。而11月第一周的净减持金额就超过了10月份全月的数值,达到了49.67亿元。
从周度数据来看,11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净减持金额较高,而第二周市场大涨期间的净减持金额较低。分析人士指出,这凸显出市场心态的谨慎。经过了10月底的大涨之后,市场曾经进入短暂的震荡之中,如果不是后来沪港通时间表的意外发布,市场大概率延续震荡下行态势。由此11月的第一周净减持金额攀升。不过,沪港通激发了权重板块的大涨,市场中二八分化显现,此时资金在利好驱动下对后期市场的看法进一步乐观,由此惜售心态出现,因而净减持动力有所减弱。而上周沪港通利好真正兑现之后,A股市场表现低于此前的预期,因而市场信心有所动摇,净减持金额再度攀升。
单看减持方面,非银金融行业的净减持额度最高,达到27.56亿元,化工、电气设备、电子、机械设备、有色金属、商业贸易和计算机行业的净减持额度也均超过了10亿元。相反,银行、国防军和休闲服务行业的净减持额度最低,均未超过5000万元。个股数目方面,机械设备、化工和计算机三个行业的个股数目较多,均超过了20只;而相反,钢铁、银行和交运行业的个股数目较少。不难发现,近期频频成为“出头鸟”的非银金融面临的压力也最大。
而从增持方面来看,化工行业遥遥领先,增仓市值达到5.59亿元;传媒、轻工制造和公用事业板块的增仓市值也均超过亿元,分别为1.87亿元、1.74亿元和1.38亿元。
新平衡确立 新机遇开启
实际上,市场的谨慎情绪源自于投资者的熊市思维,而且倾向于关注沪港通短期的效应,而不太关注中长期影响。分析人士认为,伴随着利空的消化A股市场正逐步进入新的平衡,而新的机遇也伴随着政策利好逐步开启。
上周沪港通运行较为冷清,对市场心态的影响较大。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从市场情况和投资者心态两方面分析。市场情况方面,分析人士指出,当前A股中蓝筹股面临大涨之后利好兑现的调整压力,且AH股已经呈现相对稳定的溢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海外机构并不急于参与进来接盘。
从机构投资者的心态看,分析人士指出,这种热度的缺失可能一方面是因为机构对沪港通投资的准备尚不充分,需要小额尝试摸清运行机制并观察运行情况,因而大多数投资者采取了小试牛刀的方式;另一方面,年底临近,机构需要锁定收益备战排名,因而参与热度较低。此外,A股面临着11月最后一周的新股密集申购,对A股市场的态度也较为谨慎。不过,由于沪港通是一种长期的交易机制,而并不是短期的利好,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中长期的影响不容小觑。
实际上,从上周四和周五金融股的强势崛起来看,A股市场已经逐步达到了新的平衡。自从蓝筹股开始调整,成长股就迎来上涨契机,“二八”剪刀差迅速回落。分析人士指出,伴随着市场风格的交替,多项市场超买和超卖指标逐步得以修复,市场压力逐步缓解,这有助于市场交投重新活跃。实际上,不管是新股密集申购还是沪港通的遇冷,均已经在A股市场中有所反应,而周末央行降息的消息发布,有望成为新平衡后行情的催化剂,激发市场更大的买入热情。
此外,更深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也十分值得期待。分析人士认为,从沪港通推进的速度可见国家对增量资金入市的重视,而今沪港通热度缺失可能促使多方面制度改进,可能包括交易制度的国际接轨、标的股票范围扩大、投资门槛降低、交易汇差改进,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等一系列内容。在预期逐步好转的情况下,无风险利率下行和多方面改革政策将推动那些积极适应新形势的绩优股重新迎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