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将加快推进金融业开放

2014年11月07日 10:01    来源: 国际商报    

  

  在第十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以下简称金博会)上,工商银行的出国金融服务吸引了众多观众。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赴境外旅游、留学、投资、商贸、务工等需求的日渐增多,一些金融机构推出了海外金融服务,其中工商银行就为用户提供了一条龙的金融服务。工商银行国际业务部马骋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工行已在全球六大洲设立了网点,通过与境外机构合作,为用户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同时,工行目前可为用户提供23种外币的兑换服务。预计工行将在年底建立跨境金融服务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光靠现有手段不够

  金融服务对外开放是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金博会期间举办的“金融街论坛”上表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特别是要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的可兑换程度,实行宏观审慎监管下资本流动的管理,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也在“金融街论坛”上表示,要稳妥扩大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资。他说,目前已取消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财务限制,简化了审核流程,支持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将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总额度增加到1500亿美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范围扩大到法国、韩国和德国,总额度已经增加到6400亿元人民币。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吴晓求指出,资本市场国际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助推者。虽然我国还没有完全完成人民币可持续交易的改革,也没有完成汇率完全市场化的改革,但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上,现在很多国家金融交易和贸易都开始绕开美元,而对美元的挑战也是未来中国金融开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人民币的国际化光靠现有的手段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资金回流池和资产池,人民币国际化才能走远,人民币才有可能成为继美元之后第二大全球储备性货币,这也是发展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目的。

  吴晓求认为,在健全金融机构方面,证券公司要承担起开放和国际化的重任。为此,要调整一系列规则,包括会计准则、法律制度、退市机制等。目标就是要把中国资本市场打造成未来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沪港通”将成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器

  “大家非常关心的沪港通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姚刚在“金融街论坛”上这样表示。“沪港通”是在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证券市场之间建立的交易与结算的互联互通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两地市场的投资者可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在对方市场上市的在标的范围内的股票。今年10月17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完成了“沪港通”项下签署的监管协议。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徐春萌认为,“沪港通”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内地资本市场循序开放过程当中一个开创性的尝试。通过这一机制,中国资本市场有望与国际资本市场首次实现相对有意义的互联互通。由于跨境资金流动全部是人民币在离岸进行,所以“沪港通”还可以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器。

  对于近期较受关注的“沪港通”的最新进展,徐春萌引用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近期的观点说,香港监管机构已经完成了“沪港通”所需的各项审批。两地交易所在技术层面已经准备就绪,交易所的规则、IT技术的准备都已经就绪。“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沪港通可以顺利通车。”徐春萌说。

  据徐春萌介绍,目前在香港上市的1721家公司中,内地企业占据了近一半,达83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的60%和日均股本成交额的近70%。近5年来,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迅速,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截至2014年6月底,香港人民币的存款余额达1.1万亿人民币。这样的一个人民币的资金池为香港开发更多的人民币产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徐春萌说,香港人民币的金融产品日渐丰富,可以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截至2014年9月,香港交易所的各类人民币产品已达157只,包括人民币债券、人民币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人民币ETF、股票、衍生权证和货币期货等。其中,在香港交易所的RQFIIETF达20只,目前已经占到香港交易所ETF市场市值的23%以及交易额的40%,交投十分活跃。

  金博会上,工商银行出国金融服务吸引观众关注。本报记者李韶文/摄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