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双十一”6年之变

2014年11月07日 09:38    来源: 钱江晚报    

  你的购物车满了吗?

  你的淘宝、天猫、京东、亚马逊、1号店、苏宁易购、易迅、当当、拍拍……那些主流或非主流的电商平台账号下,购物车图标上的红色数字是多少?

  反正,我手抖了: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的购物车加起来,结算总值有近两万元。

  以前好像不是这样的。

  回头翻了翻自己历年的交易账单:第一笔网购是2007年1月4号,在淘宝上买了本书,加上邮费一共33块钱。那一年,我网购的唯一通道就是淘宝,全年交易11次,总金额不到600元。

  2009年7月10号,我有了第一笔网购“大单”,花1350元买了只Palm Centro手机,正宗“水货”。那只手机用了近两年,质量蛮赞的,直到被iPhone 4代替。以至于此后我的所有电子产品都是网购,有时是品牌官网,有时是上淘宝、京东、易迅,当然也包括海淘。那一年,天猫搞起了“双十一”,我啥也没买。

  2011年,有支付宝账单了。那一年我在淘宝上一共才两笔支出,买了一个睡袋、一个背包,总共花了不到2000元,居然打败了杭州91.2%的人。难道90%的人,一年在淘宝上的消费还不到2000元?那淘宝每年海量的交易额是从哪儿来的?现在想到那被打败的91.2%的人,仍觉得好奇妙。

  2013年11月11日,终于找到我的“双十一”首笔消费——买了两条狼爪的户外服,花了807元。至今价格标签还在裤腰上挂着,一次也没穿过。顺便也凑了首次“双十二”的热闹,买了一堆日用品,花得钱比“双十一”还多。

  几十页账单翻下来,从早几年的买书、买零食、买日用品、买家用电器,到近几年办签证、充话费、付信用卡账、买理财产品,包括去年春节抢红包、发红包……突然发现,这些年的工资,一多半都是通过互联网贡献出去的。我的网购并不是从“双十一”开始的,但“双十一”确实让“网购”这件事突然变得极受关注。我才意识到,原来不知不觉间,互联网这些年已经让我的购物渠道、消费方式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说到这儿,我都有点儿恨马云了,如果不是淘宝的“普及教育”,我大概不会那么快加入网购大军;这么说,也要怪顺丰,如果快递足够慢,我肯定不会三天两头网购;还要怪那些商家,他们一个劲儿地发促销短信,让我妈也成了剁手族,购物车装得比我的还满,里面居然还有我外婆要求“代购”的洗脚盆……

  昨天早上,还收到杭州大厦的促销短信,很大方地说在我的会员卡里充了1000元。当然,这1000元不是白给的,要消费满1000元才可以抵扣100元,相当于打9折。看吧,线下商家早就坐不住了。

  “双十一”,从天猫出发,进而牵动了整个电商行业,刺激了市场各方,影响了整个产业链条,让每个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中。

  企业调整他们的生产模式,为电商订单开辟专门的生产线、仓库,所以我们的购物车里有了越来越“定制款”;百货业在改变他们的销售方式,以更积极地态度寻求与线上的融合;其实,消费者也在变,网购的人多了、买的品类多了、购买渠道也多了……与其说,这是“双十一”的魅力,不如说这是互联网的魔力,它可以表现为“双十一”,也可以是“双十二”或者双XX。

  只是,说真的,你有那么多东西必须买吗?

  或者说,商家们,真的只有在这一天,才能表达你促销的诚意吗?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