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新政松房贷 刚需难觅优惠折扣

2014年10月18日 07:3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房地产信贷新政落地,包括贷款已结清、房产已全部出售或剩余一套未出售均可算首套房。紧接着,住建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文,要求各地放松公积金贷款条件。今后职工连续缴存6个月即可申请公积金贷款,公积金将实现异地互认。

  刚需出手

  实际上,国庆长假前一天,央行出手救市的政策就转变了众多购房刚需者的心态。

  9月30日,上海的吴女士看到央行房贷新政的消息已经在微信里刷屏了。“银行界人士都怎么看房贷新政啊?这不是逼我这个假期火速出手嘛。”她做了个哭的表情,把这段话放到了朋友圈。

  吴女士今年30多岁,来上海落户、工作已经五六年。她和老公的年收入不到30万元,小有积蓄,但一直租房子住。因为没有买房,生孩子的计划就一直搁置。

  “刚开始我们没有上海户口,不能买房。等到我的户口进上海了,正赶上房地产市场高涨,我们一直等着、盼着房价跌。现在看来等不到了。”吴女士和朋友们聊天的话题永远是房子。

  国庆假期,吴女士和老公终于果断出手,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期房。房子是知名开发商的中高档楼盘,在上海外环以外。除了位置较偏,更让吴女士觉得不平的一点是,房子总价近370万元,在外环这已不属于“普通商品住宅”,她要交3%的契税。光这一项,吴女士就又多出了7万元多。

  “买了我就后悔了。房子要明年交房,那么远不说还不算普通商品房。而且我刚买好,我看中的一套二手房房东就打我电话,同意两个月前我提出的价格。这样算下来,我买房多花了20万元。我应该再等等……”吴女士纠结至今。

  接下来,吴女士就要奋斗争取房贷利率优惠了。对于经济不算宽裕的吴女士来说,利率如果能打八五折,一个月的贷款能少还1000元左右。这对她来说可是不小的数目。但问了一圈下来,结果并不乐观。多数银行都是执行基准利率,最厚道的只能打九五折。“我得找关系,通路子。”吴女士无奈地说。

  优惠难觅

  吴女士梦寐以求的房贷利率八五折可能真的拿不到。

  有消息称,上海近期刚刚召开了18家银行的通气会,明确房贷新政的执行标准:已有一套还清贷款后新增一套算首套。但有附加条件是,新增的一套必须是上海普通住宅,即总价内环以内330万元,内外环之间200万元,外环以外160万元。利率各家银行都倾向于执行基准,至多九五折。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本次央行房贷新政的文件中,提及最低7折的首套房贷款下限,但这并非新政,只是常规性的条款内容。而且基准以下的房贷全部有附加条件,银行的房贷额度不增。在目前资金价格高企的情况下,银行吸储难度非常大,不仅七折不可能,连九折以下的折扣出现的可能性都非常低。

  而且松绑的二套政策,可能会对刚需无房户不利。因为如果银行额度不变,银行会更愿意贷款给已经结清贷款的、已拥有一套房的业主,这种业主还款能力强。后续,银行可能针对不同客户有不同的执行政策,所以刚需可能受到影响。

  张大伟同时表示,本次房贷政策松绑幅度远远超过之前预期的认房不认贷款,基本上是之前信贷政策的全面松绑,对市场的信号意义非常大,起码可以增加30%的可购房人群,而且这部分人群恰好都是之前被政策抑制的意愿购房人群。从整体效果看,这一政策会对市场信心产生提振作用,止跌已经明确,但反弹的幅度实际结果依然要看后续信贷释放情况。如果再出现一两次定向或者全面降准,楼市或许会很快反弹。

  公积金利好

  “利好的消息是公积金可以异地买房。”吴女士觉得这是她最近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吴女士丈夫的户口、公积金都在外地。这个政策一出,吴女士丈夫的公积金就可以在上海用于购房、还贷,他们的购房负担减轻了不少。

  住建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发文,取消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保险、公证、新房评估和强制性机构担保等收费项目,减轻职工贷款负担。而且要求各地放松公积金贷款条件,今后职工连续缴存6个月即可申请公积金贷款,公积金将实现异地互认。

  对于三部门联合出台的新规,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此次贷款门槛的降低,可与之前松绑房贷的政策起到一个“叠加效应”,对楼市起到一个加温、助热的效果。但目前房市过于低迷,回暖还需一个过程。

  张大伟认为,楼市已经酝酿第三波救市政策。第一波是41个城市松绑限购;第二波是各地要求银行松绑限贷,以央行的全面口径放松为特征;第三波是各地增加购房补贴,调整税费收费政策,要求公积金降低首付等。后续各地各种相关房地产的收费减免有望陆续出台,托底市场,增加市场活力的政策将愈加频繁出现。

  从目前市场看,因为经济涨幅放缓,导致各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度明显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各地的救市热情将持续上涨,年内楼市存在反弹的可能性。特别是已经开始涉及的信贷松动,一旦银行实施细则开始执行,预期购房者将开始陆续入市。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