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股AH两地估值靠拢:四家H股溢价率不足5%

2014年10月14日 06:47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张 歆

  万事俱备,只差东风。

  已经基本完成整体准备工作的沪港通,如今正在等待政策发令枪。

  从沪港两地银行股目前的估值来看,虽然沪港通还未落地,但是“估值靠拢之旅”已经展开:截至10月10日收盘,仅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H股溢价率勉强超过10%,其余多数银行的H股溢价率均未达到5%。而两个多月之前,9家两地上市银行股中,7家H股溢价,其中溢价率最低为9.1%。

  沪港通新政出炉半年

  实施进入读秒阶段

  4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决定原则批准上交所、港交所、中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沪港通”)。内地及香港两地投资者将可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10月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和港交所向香港的券商推介和介绍沪港通。对于沪港通的开通时间,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目前仍没有落实时间表”。他说,沪港通整体的准备工作,包括系统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和市场准备工作已经基本接近尾声,但目前仍没有落实时间表,最终要由两地监管当局共同决定。

  他同时称,尽管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进行,例如内地散户的开户、投资者教育等还需要时间。虽然沪港通目前没有开通的最终时间表,但李小加同时表示,如果监管层在十月份宣布沪港通“通车”,自己有信心做好。

  在很多市场人士眼中,沪港通政策出炉和落地的速度确实超出了此前市场预期,政策从出炉之初对于操作上的细节就已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虑,此后的系统准备、技术准备和市场准备等工作的推进也十分迅速。

  瑞银证券等多家研究机构曾经做出类似的判断:沪港通机制试点的推出,从理论上来讲有利于投资者在同等条件下购买更便宜的标的股票,A+H银行股折/溢价或有所收窄。

  港股溢价率收窄

  比价效应显现

  对于银行股来说,从理论上来看,沪港通就像是一个物理实验中的连通器,借助比价效应,可以实现资金“水往低处流”的效果。为了提振银行等大盘蓝筹股估值并为沪港通铺路,上交所今年9月份还曾举办了沪市14家银行股的连续路演。

  虽然目前沪港通还没有正式落地,但是从目前AH两地市场的估值来看,多数银行H股的溢价率明显缩小,截至10月10日收盘,仅两家两地上市银行股的溢价率超过10%。

  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收盘,9家两地上市的银行股中,有7家保持H股溢价,两家呈现H股折价。不过,与7月底相比,目前H股溢价率大幅度缩水。截至10月10日收盘,H股溢价率最高的是工商银行,溢价率为10.5%;其次为农业银行,溢价率为10.3%。其余银行的H股溢价率均未达到10%,甚至未达到5%。其中:建设银行H股溢价率为7%、光大银行H股溢价率为4.7%、中国银行H股溢价率为2.3%、招商银行H股溢价率为1.3%、交通银行H股溢价率为1.1%。

  而此前截至7月28日,同样有7家银行H股溢价,其中,农业银行H股溢价率最高,为19.6%;其后依次为,工商银行16.8%、招商银行14.3%、建设银行13%、光大银行11.5%、交通银行9.6%、中国银行9.1%。

  除了上述H股溢价的银行外,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仍处于H股折价局面,不过折价幅度也在10%左右。

  对比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近两个月随着A股展开一轮反弹行情、H股市场银行股走弱以及沪港通临近等多重因素影响,两地上市银行股的估值目前已经十分接近。

  对于两地上市的银行股,H股市场投资者最为青睐的“口味”也经历了数次变换。在2011年以前相当长的时间里,招商银行一直是港股市场的最爱,该行的H股溢价率曾经长期一枝独秀的高企,甚至在其余银行集体面临H股折价的时候也不例外。从2011年中期以后,H股市场投资者的喜好风格转换,国有大行被纳入视野。

  或催生银行股

  投资新玩法

  “由于目前沪港通政策还未正式落地实施,因此比较容易的估值靠拢的‘物理变化’确实可能先行达成,但是两个市场投资理念碰撞产生的‘化学变化’就需要一段时间来达成了”,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他表示,沪市与香港市场实现了互联互通,表面上看资金会流向估值较低的一端,但实际上资金还非常向往财富效应,也就是说,哪个市场有“财富效应”,资金就会流入哪个市场,那么,A股市场如果表现强劲,沪港通将表现为资金的净注入;如果港股表现强于A股,则沪港通可能会相对于A股表现为资金的净流出。

  “此外,两个市场的投资理念、制度建设、市场监管、投资者教育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差异,A股市场目前的优势是估值比较低,而香港市场的优势在于更国际化”,上述人士还表示,“沪港通落地之后,银行股的投资策略可能发生改变,甚至呈现出与现在两地市场均不完全一致的新玩法,尤其是对于机构投资者等大资金来说,沪港通的意义绝对不止于估值的互相靠近”。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