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融资成本过高根在金融垄断

2014年10月13日 07:1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冉学东

  目前宏观经济下行,最让人担心的不是产能过剩、地方债和房地产泡沫,而是从2011年下半年就开始的中小企业生存困境,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最有活力的部分,是经济发展的未来,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的表现,私营企业投资能力的持续下行,让宏观经济的真正复苏往往得而复失。

  其实对于每一个高速发展过后的经济体而言,有一定的产能过剩,有一定的债务,有一定的房地产泡沫,甚至有一定程度上的银行坏账,都是很正常的,即使发生一定规模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然而,最关键的一点是经济发展要有新的动力,新的增长点,而这些都是首先从中小企业身上萌生出来的,所以在经济衰退时期,呵护中小企业非常重要,对中小企业降税,降低其运营成本,降低其融资成本等等都是政府必须做的。

  但此次中国经济衰退的特点是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表现为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温州中小企业老板集体跑路,接着逐渐蔓延到全国。除经营环境恶化外,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融资成本过高,或者融不到资金。而在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资信更差,其融资环境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所以,今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就成了突出问题,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央行也在货币政策上实行了多种措施,比如定向降准、定向降息等等,这些措施可能局部有一定效果,但总体来看效果不大。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从今年年初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把高企的银行间市场利率给拉了下来,但是银行从央行拿到这些成本低廉的资金之后,转手却以高价贷给了企业呢?其实还是金融体制出了问题。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银行“还旧贷新”政策使贷款到期企业被迫向小贷公司借款“过桥”,但一“过桥”,1000万中就有60万被抽走了。

  所谓“过桥”是银行业经营的一个规则,一期贷款到期后,企业要将原来借款全部还清后才能续贷新款,如此“大还大借”不利于维持企业正常运转;而如果贷款到期、企业又没有足够现金还贷,就必须求助“贷款公司”借钱“过桥”。以目前广西为例,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过桥”,一般以一周为一期,一期为2分利,两期4分利,三期6分利;而从还银行上一期的贷款到银行下一期贷款放出来,一般需要3周以上。而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其实也是从商业银行拆借来的。

  这个过程实质是在“过桥”的过程中,银行不给企业贷款,而把资金拆借给了贷款公司,然后再高价贷给小企业。这其实是银行和贷款公司合谋的敲诈行为,所以知情人士说,这一政策助长了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的勾结,“一边是银行延迟放款速度,一边小贷公司收取高额利息。一个资金‘过桥’过程,实体企业相当于被银行和小贷公司坐了两次庄。”

  以上行为也许只是个别事件,但是反映了一个根本问题:中国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在以上案例中,企业为什么会被敲诈,其重要原因是找不到更低价格的贷款,资金来源只有银行,而大多数是国有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也来源于银行,因此银行就可以做庄,就可以漫天要价。而企业为了未来能够经营继续,忍气吞声,借了高价贷款,如果以后还不上,企业也会选择跑路这种不负责任的方式,因为他认为经营的失败并非自身原因,而是银行逼迫的。

  从目前看来,中国银行业赢利仍然火爆,银行业实质性的改革可能还遥遥无期,那么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也可能还将继续。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