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如何做好风控,俨然已成各个P2P平台在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的关键一环。
9月27日,由每日经济新闻报社主办的 “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平行会场之二——“民间金融的机遇与挑战”在深圳举行。信而富总裁王征宇、宜信副总裁朱宇峰、银豆网市场总监王兰等P2P行业人士参与了该论坛。
王征宇分析指出,中国P2P行业瓶颈之一是征信覆盖有限;同时,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 “一切从数据出发”落实到 “一切从实际出发”,小额无抵押贷款风险一样可控,究竟是陷阱还是馅饼,取决于企业的风控能力;而信用评分系统是绕开陷阱不断前行的指南针。
谈及互联网金融风控如何应对的问题,团贷网CEO唐军分析认为,其主张创新型风控——用O2O的行为解决P2P的概念,就是把地面的风险转移到线上,只要有足够多的抵押物,风险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大规模扩张,就回到了老路,是对风险措施的转移。在把握住传统P2P稳步增长的同时,保证风控体系的转型,改变交易规则。
另外,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目前不少P2P机构正在往数据互相共享方面努力,以期实现征信对接;但要完全打通征信环节,尚需较长时间。
民间金融是馅饼or陷阱引热议
据西南财经大学此前发布的《中国民间金融发展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家庭民间金融市场规模为5.28万亿元,比2011年的4.47万亿元上升18%。
“民间金融盛行的原因:一是正规金融市场不发达。因为目前我国银行的业务大都是针对大客户的,像居民家庭这样的微小客户根本不在银行的考虑之列,要借钱只好找私人;二是较高的利率使偏好风险的居民愿意将自己的余款放出去。不过,高利率意味着高风险,我国民间金融市场面临巨大的挑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分析指出。
那么,民间金融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我国经营性实体是4000多万家,有贷款卡的企业有900多万家,真正从银行取得贷款的为300多万家,中国所有银行服务的企业只有百分之几,借款方处于非常饥渴的状态。其次,反过来看投资领域,即现在中国老百姓能投资的是什么?其实,要增加老百姓财产性收入,民间借贷市场和银行的借贷市场是基本上持平的,资本现在处于混沌状态,所以对行业来说,机会和市场很大。不过,搞借贷的行业更需要考虑风险,如果不评估风险,风险迟早都会爆发,如果一个平台只能把投资人的钱收集到一个卡里,形成资金池,这样的平台绝对是陷阱。总的来说,这个行业对有准备的人来说是馅饼,对没有准备的人肯定是陷阱。”合力贷CEO刘丰表示。
王征宇指出,中国互联网金融是馅饼还是陷阱,取决于对技术的把握程度。在技术发展中,整个数据分析的体系,从数据到信用评分已经到了解决方案和决策系统,不再是简单的评分,而是评分糅合在业务之中,通过决策引擎的方式自动实施。数据也已从基于行业的数据,进入到了基于整个社会网络的数据。
王征宇认为,技术手段、分析手段从基本的评分模型进入到了大数据,特别是弱相关分析。目前,弱相关分析在互联网金融之中是最前沿的几个领域,其可以帮助P2P平台在更多的变量、更大的数据之中抽提出对于申请人情况分析评分的手段,这些是前沿机构所要赛跑的主战场。最终,这个行业看的是谁的评分更精准,谁的决策速度更快,谁的技术更先进,这是整个P2P行业,小额贷款领域之中最终决定胜负的主战场。
香港步步联贷创始合伙人张郑芬则表示,馅饼还是陷阱的问题,最关键是几个方面:一是风险是否可控,钱借给了谁;二是在从发行到投资人购买的过程中,链条是不是过长了;最后一点非常关键,就是监管环境。对投资人来说,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每个机构从发行一个产品到最后卖给投资人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利益点,如果每个机构都根据自己的利益点来做,这个市场就会无限庞大,此时必须要有监管。此外,还要注意很多本质上的风险控制。
应以风险可控为底线
去年以来,作为民间金融阳光化的代表——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得到了高速发展,而与之相对应,虚拟化经营、法律缺位、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却对我国现有的金融安全防范体系形成挑战。
“互联网金融目标是要以客户的需求为动力,以支持实体经济为根本,以金融规律为边界,以风险可控为底线,以保护消费者为核心,走可持续、经得起周期和风险考验的发展之路。”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更是明确指出。
“如何把P2P行业的风险控制好?第一,P2P要以确保投资人的利益作为最高准则,作为指导思想,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做成的产品,有一个核心的目标;第二,产品的定位,是决定一个平台风险有多高的最核心要素之一;第三,作为新兴的P2P行业,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也是决定风险是否可控的核心要素。”万家兄弟总经理董博淳表示。
有利网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吴逸然认为,P2P就是要小额分散。从信贷端来看,一是金额比较小,在互联网上融资,除要考虑融资的效率和速度之外,还要考虑流动性;二是在小额贷款还款期限上要做一定的分散,这样就不存在突然兑付一大笔资金的压力。另外,要做资金端的分散,互联网金融平台操作的边际成本已经很低了,所以,尽量让投资人把投资分散一下。当然,也可以选择用平台的自动投资工具来替投资人分散。如果平台强制要求投资人,可能每个投资的单笔投资金额,不能超过投资人总资产的1%,这时哪怕是平台信用端的风险没有控制好,对投资人来说,伤害也能控制得住。所以,小额分散不仅在信贷端,也在资金端,如果同步实现,或是目前互联网金融风控较可行的方式。
朱宇峰认为,信贷周期管理就是小额信贷最核心的风险管理理念,主要有三个要点:首先,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找一个最佳平衡点;其次,用循环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从信贷政策到审批,到账户管理,到催收,每一个产品都要经过测试,测试完成后,才能正式上线;最后,是科学的方法,即所有动作都用数据记录下来,每一个决策都会用数据去说话。此外,线下也做很多风险管理的工作,包括业务人员和门店要有一个把控等。
征信对接尚需时日
根据零壹财经研究预测,今年P2P借贷线上部分交易额在2500亿~3000亿元。现在P2P很火,平台也多,但值得思考的是,如果一个借款人、融资方在平台上有违约,或者是有不良记录,是否有方法把征信环节打通,或者把相关信息反映到银行系统中去?
“目前,至少在北京、上海都有机构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人民银行下属的上海资信,就在积极推动P2P行业当中的数据报送,信而富公司每个月把所有的客户,不管好与坏,全额向上海资信报送。但是,目前只是限于P2P机构之间的客户、不良从业人员之间的所谓黑名单的共享。不过,目前情况下,除非是一些极特别的机构,P2P一般数据往上报送的路并没有完全打通。”王征宇指出。
融金所董事长孙明达认为,关于征信对接方面,很多平台是有需求的,(平台)现在最需要的是让数据共享,知道(借款人)承担了多大的风险,自身的借款负面程度有多大;而这些主要是防范欺诈的行为。至于上不上征信这方面,除非行业有很多规范,就像银行贷款违规一样,小贷也很规范,而互联网金融在这一方面参差不齐,(征信对接)需要很长时间发展。
张郑芬表示,香港的监管环境和内地不一样,(香港)任何人做放贷业务都需要取得放贷人牌照,有牌照后,基本上归类为金融机构,要求所有的数据都报送给最大的一家公司——华联,这个好处很明显,即所有从业者都可分享,不管是多小的小贷机构,完全都可以看到相关的信用内容。目前,人民银行(数据报送)的方式是比较好的,不过,尽管可以上报,但其他机构要查询非常困难,银行的员工有这个权限查询信用记录,但P2P平台还没有接入,没有办法查询,而在香港付钱就可查询。因此行业需要一家机构有能力让所有(P2P)机构都愿意给它信息,这方面独立和第三方机构是关键,现在较合适的可能是行业协会来做这事。另外,如果人民银行可以牵头来做这事,是最合适的。总体来说,征信打通这个工作是可以推进的,非常有利于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