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应从融资机制、融资方式、投资主体以及运营管理上适应新常态,寻找新的方式促进投资,并需要在投融资体制、财税、国有企业等多方面共同的改革来补上投资的短板
“补上投资的短板”,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出席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所提出的今年后4个月改革部署当中重要的一环。投资作为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补上投资的短板”应从哪些方面补、如何补?
业内专家表示,投资对于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投资短板,应从融资机制、融资方式、投资主体以及运营管理上适应新常态,寻找新的方式促进投资,并且需要通过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财税改革以至于国有企业改革等等来补上投资的短板。
对于目前在投资方面存在着哪些短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在前几年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铁公基”上,特别是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而未来对于基础设施方面可以在一些城市方面的基础设施上进行升级改造,比如城市道路、地下管网等,还包括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投资。
王军进一步分析称,除基础设施方面需要补上投资的短板外,还有公共服务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投资。为了适应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包括教育、医疗、养老方面的机构和服务都有很大的短板存在。
王军还表示,对于投资而言,投融资体制改革亟需推进,传统上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以及银行拆借的短期信贷资金来获得资金容易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在期限上产生错配。所以未来在投资发面需要对融资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地方政府发债是一个改革途径,此外还可以寻求其他方式的创新,比如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等。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8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578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5%,但是前8个月的增速比前7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而在构成固定资产投资当中相对重要的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则呈现出了继续下滑的态势,相比这两项投资,基建投资则在决策层此前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的作用下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但是仅仅依靠基建投资来保持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明显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