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疑点重重的“炎黄文交所”网上投资

2014年09月17日 10:00    来源: 法治周末    

  2011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明确规定除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或国务院批准的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交易场所均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

  近日,记者收到网上交易保障中心发来的预警信息,称一家名为“中国炎黄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炎黄文交所”)的网站可能存在严重的投资安全风险。

  随后的采访过程中,在北京打工的女孩孔婷向法治周末记者爆料,其父亲孔建华在今年6月下旬投资了一家名为“炎黄盛世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炎黄公司”)的理财产品。

  让孔婷感到担心的是,她听父亲说目前已经投资了9800元,而且在没有任何收支凭据以及收益的情况下,仍坚持继续向其增股5万元,甚至不惜为此欲卖掉老家的房产。

  而网上交易保障中心提供的信息显示,炎黄文交所的网站域名为“cgcape.net”,在工信部确有备案,其备案号为“京ICP备14021828号”,其备案企业正是炎黄公司。

  神秘的“炎黄会员制”

  “投资21000元到700万元,九个级别任你挑,随时可以原点升级,升级部分计算团队业绩,内部股配送5次5个月出局,纯利润赚10倍。出局后还可以原点升级继续增加,复利投资更赚钱。”以上是孔婷发送给法治周末记者的一份炎黄公司的宣传推广信息。

  此前的相关报道显示,就是这一看似“天方夜谭”的投资计划,据称已经吸引10多万人参加,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等地,并且正在向江浙一带发展。

  而根据孔婷的描述,如今炎黄公司的业务已经开始在北京大举展开。该公司实行的是类似会员制的管理制度。她的父亲孔建华是经一个叫“阿雅”的人介绍才加入进去的。

  当法治周末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辗转联系到阿雅时,阿雅也坦言是她介绍孔建华加入“炎黄”的。法治周末记者在阿雅建立的“炎黄事业交流群”里,也的确见到了孔建华的名字。

  阿雅还表示,她自己也是经人介绍入局,并且当前投资“炎黄”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0万。

  “现在入股的最低门槛已经涨到了21000元,而我刚进入的时候最低只要700元。听说本月18日以后甚至可能要涨到70000元。”阿雅积极劝说记者尽快入股。

  孔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炎黄公司的具体地址,就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国粹苑艺术品交易中心B座负一层,公司还特别设有一个展馆,供投资人参观。

  孔婷说,8月份她曾经和父亲一起去过那里,馆里展有一些青铜器、玉石等“文物”,不过管理上非常严格,除非是会员或者由会员介绍过来的人,不然都会受到工作人员的阻拦。

  9月13日上午,法治周末记者赶到了国粹苑艺术品交易中心,相比于整个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冷清,B座显然要热闹得多,人员进出也比较频繁。

  法治周末记者进入B座大厅后发现,左侧通往负一层的电梯旁站立着两个工作人员,当记者以游客身份示意想要进入参观时,果然被一名工作人员拦在了门外。

  对方表示楼下是一个公司的展馆,非会员不得入内,但并未透露具体为哪家公司。

  法治周末记者随后向大厅外的保安询问究竟是哪家公司,对方向周围看了两眼后低声告诉记者,楼下是“炎黄”,但并不愿就此多谈。

  此前记者曾联系过一名网名为“石头”的炎黄文交所业务员,拨通其电话后,对方承认了身份,但马上询问记者是否为会员,由谁介绍入会。

  法治周末记者随意说了个名字出来,“石头”表示没有印象后,要求记者发送具体的个人及介绍人信息到其手机上,随后才能再联系,并以开会忙碌为由立刻挂断了电话。

  公司信息漏洞百出

  “中国炎黄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就是这么好,纯国家政府支持的民营企业,国务院直属企业,国家工信部直接掌管官方网站和会员网站,制度国内最先进,最合法,叫穷人翻身,叫富人锦上添花……”这是孔婷在一个叫作中国炎黄富翁俱乐部的QQ群里复制下来的宣传信息。

  孔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天天看着群里人发出来的各种所谓好消息,连她自己都感觉快被洗脑了,诱惑力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炎黄文交所以及炎黄公司究竟是怎样的企业?

  一条炎黄文交所的宣传信息对该公司业务做了这样的介绍:“我们现在做的是物权生意,也就是—件上百万的民间文物,当个人无法收藏的时候,公司把它拆分成—百万份,大家你三份他两份就拥有了份额,虽然我们没有产权,但是我们拥有—份子,这—份子就叫物权。我们公司通过类似证券化的运作,工商银行有国库券,那么我们是文物银行的文物券,通过积分在会员内部分红协议中产生,工商银行的国库券在半年中增值的是24倍,我们文物银行的文物券在五个月中增值的是32倍”。

  为了进一步探究其性质,法治周末记者在搜索引擎中搜索“中国炎黄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排在第一的就是其官网(www.cgcape.net)。

  点击进入官网后,标题却是“中国炎黄文化艺术文化交易所有限公司”,而非“中国炎黄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让人不知道这到底是一家交易平台还是公司。

  法治周末记者查阅其注册信息时发现,“中国炎黄文化艺术文化交易所有限公司”的注册时间为2013年5月21日,注册地为香港。

  同时出现的还有一条大幅的宣传标语:“全球第一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持有国际证监会金融牌照门户网站正式上线”。而据网上交易保障中心副主任乔聪军介绍,经查并无“国际证监会”这一组织。

  网站宣传中还称,此交易所由“深圳爱特汇昌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以下简称“深圳爱特汇昌公司”)发起成立,此前网上交易保障中心表示,在深圳的工商查询系统中根本查询不到这个“合伙企业”。

  近日,法治周末记者登录深圳的工商查询系统,发现上面出现了深圳爱特汇昌的注册信息。不过在搜索引擎中搜索“深圳爱特汇昌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却只找到两家合作伙伴的信息,并没有该公司自己的联系方式,且网站页面显示该网站“正在备案中”。

  据了解,深圳爱特汇昌公司此前曾宣称与深圳文交所为合作伙伴关系。法治周末记者为此致电深圳文交所进行询问,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从未与这家公司有过任何合作。

  此外,据查,炎黄文交所的网站备案企业为炎黄公司,而法治周末记者在网上搜索炎黄公司的相关信息,几乎均显示为炎黄文交所的招聘信息,足见二者之间的紧密关联。

  而对于炎黄文交所官网上宣传的该所名誉主席宁玉新,多年来,公众对其身份的质疑声也一直不断。

  一位曾经与宁玉新有过接触的同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宁玉新惯用的一个头衔即“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宁玉新跟中国管理科学院没有任何关系,单位并没有这个人。

  此前还曾有观点猜测,炎黄文交所是否与炎黄艺术馆存在一定关系。对此,炎黄艺术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二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

  连日来,法治周末记者持续拨打炎黄文交所官网上的联系电话,但该号码均为停机状态,其业务员“石头”的电话也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类似模式屡见不鲜

  乔聪军认为,炎黄文交所的网站域名备案地在北京,可网站服务器却架设在香港,很有可能是用以规避国内金融监管和政策风险的手段。

  “其公司地址又留的是深圳的一个地址,信息不一致,对于投资者来说,意味着风险更大。”乔聪军表示。

  因此,炎黄文交所被网上交易保障中心质疑为一场庞氏骗局。

  所谓庞氏骗局,即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这种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法治周末记者在梳理资料的过程中还发现,炎黄文交所的这种模式,与天津文交所首创的“艺术品份额化投资模式”颇为相似。

  相关报道曾指出,鉴于艺术品份额化投资模式在海外成熟市场并无先例,因此该模式即使在金融业高度发达的香港,目前也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很容易出现问题。香港媒体经常会发文提醒称:艺术品份额化投资风险极高,血本无归的概率极大!

  “抛却艺术品份额化投资模式本身就存在的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仅仅是监管上的相对空白与看似高额的回报,就使其更加容易被利用以进行非法牟利。”上海嘉澜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宋一欣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冰洁律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2011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38号文),明确规定除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或国务院批准的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外,任何交易场所均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

  据悉,在“38号文”发布后,很多境内文交所经营者便开始转战香港,继续进行艺术品份额化投资交易,从而规避内地监管部门对文交所的全面整顿。而即便是在香港,这种模式的主要客户并非金融知识较丰富、风险意识较强的香港本地人,而是缺乏风险意识而又急功近利想赚快钱的大陆人。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丛立先看来,炎黄文交所除了以跨境方式进行组织活动以逃避打击外,还利用互联网进行活动增加了迷惑性。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该交易所很可能存在较大问题,至于提供虚假的公司信息,则可能违反了我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文化市场管理条例以及工商行政管理规定等。”丛立先表示。

  丛立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该现象具有很强的区域聚集性,有关执法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地区、重点类型的此类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同时政府管理机构和执法机构也应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做好工作。

  “消费者尤其要加强自身防骗意识和能力的提高,远离各种‘天上掉馅饼’的疑似诈骗迷局。”丛立先指出。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