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内地投资者不断涌入 港股"壳股"、"细价股"遭炒作

2014年09月15日 07:24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机构投资者、海外资金为主的港股市场,正在发生一些细微的改变。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内地投资者的比例正在增加。 而随着内地资金不断涌入,在增加市场活跃度的同时,也给港股估值偏好、炒作风格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壳股”、“细价股”遭炒作。

  内地投资者悄然增加

  港交所数据显示,在外地投资者中,欧美投资者占了很大比例,而内地是除了美国、英国、欧洲其他地区之外最大的投资者来源地,内地投资者在外地投资者中交易占比达到11.1%。而在2012年,这一数字还是8.5%。

  数据显示,内地投资者在外地投资者中的占比近年来在稳步上升。2005年,内地投资者交易占比仅为5.41%,而2007年这一数据上升到了8.22%,到了2009年,占比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1.86%,此后略有下降,2012年为8.49%,到了2013年,内地投资者的交易占比再次达到11%以上,为11.12%。按照市场整体交易额的占比来计算,2013年内地投资者的比例为5.1%,而2012年为3.9%。

  这一变化从内地机构对港股的态度也能看出。比如上海一家阳光私募产品的投资范围中,都加上了“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可参与香港证券市场的投资”这句话。

  与内地投资者的参与度渐高同步的是,从去年以来的港股结构性上涨行情来看,市场那些公认的大蓝筹鲜有整体性的靓眼表现,而大批中小市值个股持续保持着高歌猛进的态势,甚至大有和去年一路走牛的A股创业板指数遥相呼应之势。

  有分析认为,大量涌入港股的内地资金,正在对港股市场的估值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而香港和内地投资者对企业估值和资本定价思维上的巨大差异,成为港股很多中小盘股股价大幅波动的重要因素。虽然这些内地资金的实力还无法和强大的国际对冲基金抗衡,但是在和香港本地资本的定价权博弈中,内地资本已经开始慢慢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小股票受到关注,与内地炒家增多有一定关系。”有业内人士表示,内地的投资者多了,导致现在一部分美股的波动也很大。

  港股市场偏好出现变化

  在近期的港股市场上,“壳股”的炒作备受关注。比如英发国际(00439,HK),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最高涨幅就已高达15倍,堪称港股市场的大妖股。

  对于英发国际的暴涨,有人认为是机构资金炒作,也有市场人士分析称其注入资产良好,新东家深圳光启的“超材料”概念值得关注。其实,这是港股市场利用借壳概念爆炒低价股的一个代表,而这与A股市场上借壳上市被疯炒的故事何其相似。

  《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曾报道过,市值低于10亿港元(8月前)的香港本地10家上市券商中,已经有4家做出了卖壳的动作,或者曾传出卖壳的消息。而香港的小盘券商股也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短时间内涨幅可观。显然,这与内地企业“借壳”的预期不无关系。

  近年来,内地到香港买壳的公司不断增加,最近两年趋势更加明显,这就推动了壳资源价格不断攀升。以香港主板为例,1997年的壳价大约在6000万港元,而2011年上升到1.8亿~2.5亿港元,在2014年更是达到3.8亿~4.5亿港元。

  在“沪港通”即将启动的情况下,香港本地的投资者以及国际投资者一直在担心,未来的港股市场会不会彻底被“A股化”,也成为一个“喜小”、“喜差”、“喜新”的市场。

  其实,炒作并不是A股市场的专利。一位资深港股投资者这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港股机构投资者的投机性一点也不比A股投资者差,我知道深圳一大片机构专门恶意炒作港股小盘股,可以说凡是小盘股,基本都有机构的资金。”

  “香港机构的操作手法,其实跟内地类似,都有坐庄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香港市场很多股票的流动性很差,忽然大起大落一般都是有资金在操纵,“香港的小机构经常做这种事情,真正的散户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而在香港金利丰证券研究部董事黄德几看来,香港的细价股炒作不是一个好现象。“A股有停牌制度,长期不盈利会被处理,而香港上市的公司亏损七八年都没关系,并且可以在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候发行不超过20%的股份。”

  “因此,香港上市的公司有‘印钞机’的效果。一旦这些实力一般、估价较低、市值较小的股票被热炒,出现了大幅上涨,那么这是市场见顶的信号之一。”黄德几进一步表示。

  不过,内地资金在港股市场仍然是 “少数派”。“港股直通车到现在,港股市场内地投资者在外地投资者中交易占比只有11%,占整体交易额的5%,还不够多。”在他看来,未来随着入港的内地资金量日益增大,在增加港股活跃度的同时,也会给市场偏好带来影响,“两个市场的偏好会适当中和,但内地对香港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