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消费金融公司扩容 “触网”欲破网点短板

2014年09月05日 07:18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互联网金融热度不减,消费金融公司也开始扩容、触网。近日,银监会才批复同意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筹建“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昨日(9月4日),某位接近兴业银行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兴业银行与泉州市政府联合设立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近期也已上报银监会。

  事实上,目前已有的几家消费金融公司正在结合互联网金融开展业务。某银行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公司与银行相比只能说是业务上的一个创新,因为消费金融公司能做的业务还很少、网点有限,未来互联网金融会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一个重要渠道还是主要业务模式,仍需进一步探讨。

  有市场人士认为,建立消费金融公司的线上平台最为关键。

  消费金融公司纷纷成立

  据记者了解,消费金融公司可经营的业务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信贷资产转让、境内同业拆借、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和代理业务,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目前主要业务是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

  2009年,我国宣布启动消费金融试点。2010年,中国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成立。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首批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均实现盈利。从试点情况来看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银行背景不无关系,但业务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2013年9月,银监会宣布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范围,新增沈阳、南京、杭州等10个城市参与试点。此外,根据CEPA相关安排,合格的香港和澳门金融机构可在广东(含深圳)试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加上2010年首批试点的4个城市,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已达16个。

  2013年11月22日,银监会发布的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民间资本介入、放开营业地域限制、增加吸收股东存款业务,推动了消费金融公司进一步扩容。

  自去年银监会放开营业地域限制以来,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已分别在除上海以外的北京、杭州、南京和南昌等地设立了受理点;截至2014年6月,捷信中国的业务已覆盖14个省份,超过150个城市,目前已在中国设置超过3万个POS贷款点。

  除了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批筹建外,今年4月21日,兴业银行宣布将和泉州市政府联合设立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亿元,其中兴业银行出资占比66%。此外,重庆等地也传出正组建消费金融公司的消息。

  上述银行人士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利用改革、金融创新的政策,在当地的政府支持下做一些尝试。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做的业务,商业银行都可以做,但是商业银行可以做的业务消费金融公司不一定都能做,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如何定位、避免业务冲突、或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业务,这需要思考,因为消费金融公司网点有限,要借助银行的多方面资源。

  互联网运营模式仍待探索

  在互联网金融热度不减的当下,有市场人士认为,建立消费金融公司的线上平台是最为关键的,接下来各家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重点应该是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与推广。

  今年3月份,中银消费金融与腾讯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携手试水互联网金融,双方共同研发的线上信用支付产品正式上线公测。这也是中国首家专业消费金融公司与互联网支付平台合作的创新之举。

  今年2月1日,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网上贷款平台——“轻松e贷”上线。近日,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在举办以“互联网时代消费金融发展之路”为主题的第四届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研讨会。该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为打造新型互联网电子渠道平台,该公司已开发高清视频自助贷款机,突破服务时间与地域的局限性,切实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董事长严晓燕也表示,在未来发展中,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将积极应用互联网思维,加强电话直销平台、互联网平台、智能手机平台统筹规划;加快 “轻松e贷”自主品牌的市场推广;根据互联网新兴渠道客户需求,整合直销业务、逾期催收和信用审批平台,加快后台中心建设,提升客户体验。

  事实上,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筹建方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也将进一步发挥招商银行在零售金融中的产品研发、渠道资源、风险管理等优势,同时积极借鉴招商银行多年来形成的金融业务运营能力,依托双方的海量客户群和数据资源,在消费金融领域开展战略性业务合作,积极探索和创新互联网运营模式。

  为此,上述银行人士表示,消费金融公司都比较小,网点不可能有那么多,但是做消费金融还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对于互联网与传统金融如何融合,消费金融公司需要从本质上探索。互联网就是一个平台和手段,不可能完全依靠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深入探讨。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