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高调惹争议的二级市场举牌,保险资金近期对一级市场定向增发的兴趣渐浓。就连之前因频频举牌被称为“野蛮人”的生命人寿,也有转战定增的打算。
保险资金参与定增并非新业态,但今年该投资模式的盛行,除与定增市场本身活跃度的增加息息相关外,也折射出保险机构在业务结构转型上的变化。这种转变,将会促使保险资金主观上加大定增的参与力度,密集“潜伏”定增股或将成险资未来投资股市的常态。
保险资管身影频现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机构,保险资金参与定增的模式并不复杂,一般会通过自有资金或保险产品的途径进行配置,其规模也易量化统计。
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截至8月22日,今年以来合计超过20家保险机构参与了47家上市公司定增,合计持股36.24亿股,耗资约306.1亿元。与去年全年相比,规模增幅近13%、持股数增幅更高达近40%。此外,险资在所有参与定增资金规模中的占比,也由去年全年的7.7%提升至今年以来的9.5%。
保险资金之所以青睐上市公司定增,主要是因为可使险资以便捷、低成本的方式介入高成长行业或企业,且机构参与定增配售的价格通常享有一定折扣,折价率通常在股价10%以上。一般而言,定向增发往往意味着优质资产的注入、强大的资金支持等长期利好,所以定向增发通常也意味着公司长期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提升,股价也自然可能随之升值。
今年以来,险资参与定增不仅资金规模明显放量,而且参与的手法也有了变化。
这一变化就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频现定增榜。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国寿资管共耗资约34亿,参与了京新药业、华联股份、洪城股份等定增;太保资管共耗资约18亿,参与了云南旅游、金枫酒业、益佰制药、尚荣医疗、华谊兄弟等定增。
太保资管总经理于业明对此大方承认:“我们最近参与定增的规模确实比较多,这是我们在对定向增发、可转债、分级基金B端等品种进行研究后,做出的投资决定。”
他昨日在太保集团业绩说明会上回答上证报记者提问时说,太保这几年一直崇尚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在股市长期处于波动阶段时,他们认为定向增发是明智之选。
事实上,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各项保险新政陆续推出,保险资管出现“产品化”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保险资管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加速。目前保险资管除打理本集团资产之外,还通过发行类投行产品,拓展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部分新增第三方资金通过定向增发投向资本市场。
民资险企提前埋伏“停牌股”
虽然规模难与保险资管抗衡,但民营保险公司之“潜伏”功力不容小觑。
在今年以来保险资金参与定增的上市公司中,有耀皮玻璃、天齐锂业、金山股份、中航资本等4家公司在定增完成数月后,便因筹划重大事项而进入停牌,相关股价在复牌后连续飘红。而提前“埋伏”于此的保险公司名单中,不乏国华人寿这类民营险企。
“民营保险公司之所以青睐上市公司定增,与其产品结构的趋势息息相关。这些民营险企销售的产品多为一年左右的短期险种,而定向增发的股权通常锁定期在一年左右的时间,之后便可进行流通,投资周期与他们重点销售的保险产品的期限结构较为匹配,契合这类险企的现金流管理特点。”一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
当然,其中不乏特别案例。国华人寿近年来屡次提前埋伏“停牌股”,与其背后实际“掌门人”刘益谦不无关系。刘益谦因持续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昔日的“法人股大王”摇身一变成了增发股大王。
“保险资金在定增上,很明显形成了两派。”一位投行人士分析说,中大型保险机构更看重上市公司的资质,而民营险企则更青睐上市公司背后的“故事”,例如重组概念、题材概念,而这类上市公司在定增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往往股价一飞冲天,但也存在业绩变脸较快、炒作周期较短的特点,风险不容忽视。
大消费或是险资未来首选
此前因频频举牌被称为“野蛮人”的生命人寿,也有转战定增的迹象。一个例子是,生命人寿通过定增方式入主了北京旅游,北京旅游不负众望,在8月19日复牌后连续四个涨停。
生命人寿高层私下里告诉记者,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参与定向增发的风险相对较小。未来生命人寿将重点关注大消费行业定增市场,理由是,在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的过程中,大消费行业弹性较大,且兼具低估值优势,后期有上涨空间,特别关注有改革预期的大消费个股。
不难发现,今年以来,医药、旅游、农业等大消费板块是险资定增的首选。不过,由于投资时间相对较长,有保险机构投资人士建议,选择标的物时,不仅要考虑单一上市公司的估值,最好能和公司其他业务相关联,实现产业链的融合。同时,最好选择细分行业的龙头,一旦发现投资有误,可以及时撤退。(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