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他们是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分别落户于深圳、温州、天津,市场期待已久的民企办民营银行的梦想终获实现。但因民营商业银行从一出生就没有政府这座大靠山,同时还要面对着业务同质化严重、坏账隐忧不断攀升的商业风险,毫不夸张地说,民营银行的未来面临着多重隐忧,甚至随时可能会面临倒闭。
在残酷的竞争环境里,民营银行要想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就必须以高回报为诱饵,进行揽存吸储。民营银行高回报肯定是伴随着高风险,没有国家信用做后盾,你敢往里面存钱吗?
市场除了争相解读这些民营银行将搅动银行业的固有格局、催动银行业的市场化外,对未来其面对的隐忧几无笔墨。
其一,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面对巨额的小微融资需求,目前仅3家实力有限的民营银行。 P2P抗衡传统大行的效果都远胜他们,民营银行没有与大行抗衡的力量。其二,民营银行通过高利率吸存,资金运用成本必然高企,依旧无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而传统大行们规模庞大、资金成本低的优势,民营银行难以撼动,更别提叫板了。其三,与大行比较,民营银行在吸存方面没有优势,必然会在资金价格上动脑筋,但在其遵守存款利率上限限制规定的背景下,如此一来政策风险就非常大,反而会给自身带来不可预测的金融风险。
民营银行是民企又是银行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民营银行肩负着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双重经营风险。首先作为民企,民营银行的弱势是与生俱来的,主要表现在信用壁垒、市场准入、税负等方面。其次作为银行,弱势主要体现在没有国家信用作支撑,更没有完备的信息网络和遍及全国的分支网点。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无论吸存还是放贷,都需要历史信用作为强大的后盾。存款人之所以敢于将大量存款存到银行,原因很简单,就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二字,再往深处讲,存款人是对国有银行背后国家信用的信任。更为重要的是,银行通过设立物理实体性网点吸收存款的方式正被淘汰出局,民营银行只有通过“逆袭”的方式才能获得成功,避开传统业务锋芒,另起炉灶几乎是其唯一的生存法则。
可以预见的是,在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大部分老百姓把钱存入国有大行的目的不是高收益,恐怕只是为了图个安心。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出台的背景下,民营银行应该通过差异化的战略,从支持小微企业入手,通过简化申贷程序,完全可以在民营、小微企业的领域分得传统银行业一杯羹。
首批民营银行最快也要到2015年年初才能正式营业,留给襁褓中民营银行的时间已不多。
当下,民营银行不但需要面对信用体系、配套措施等尚不完善的市场环境,而且还要同时面对人才培养、管理团队建设、大量资本投入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大行们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对民营银行的侵蚀和围攻。近日,工农建中四大行几乎同时宣布减免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费和常年顾问费等费用,并优化信贷管理为小微企业融资“减负”,其意图直指尚在襁褓中的民营银行。
待到明年年初,在大行们一哄而上争抢之后,民营银行陆续开门营业之时,还能剩下多少市场空间给民营银行?
预期等死不如借势突出重围。在银行业网点渠道、市场容量饱和的背景下,民营银行只有取道互联网金融,从移动端线上杀出一条血路,才能够与传统银行看齐。第一,在明年年初正式营业前,可以借助互联网优势,结合线下活动,从线上移动端获取用户,积累人气和增加用户数量。第二,借力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为基础,围绕产业链融资建设新型银行,以更高效率、更大范围服务好客户。
目前,市场一致看好腾讯、阿里入股的民营银行,认为两家都有流量资源,具有打造相对闭环的金融服务产业链和自主定制服务的能力。中国只有一家腾讯和一家阿里,在他们之外,做实业出身的民营银行依然不得不和传统银行针锋相对,争抢市场蛋糕。
批准易经营难,民营银行迈向深水区,依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