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一拖多”基金经理超六成 需慎选此类基金

2014年08月14日 16:11    来源: 华夏理财    

  熟悉基金投资的人都知道,选择一只基金,其实就是选择背后的基金经理。当看似品种丰富的基金都共用一个基金经理时,资产配置的多样性便成了难题。而基金经理一人管理多只基金,其管理能力也会遭到巨大挑战,这些“一拖多”基金的业绩自然也就多了几分不稳定的因素。

  “一拖多”基金经理超六成

  事实上,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已经在基金行业中十分普遍。根据Wind 数据统计,目前在任的将近900名基金经理中,有超过60% 的基金经理都管理着2只或者2只以上的基金。

  这其中,超过20% 的基金经理旗下管理基金的数量已达到3只以上。华安基金贺涛更是以9只基金的数量,成为管理基金数量最多的基金经理。而申万菱信基金张少华和汇添富曾刚则分别以8只基金的数量紧随其后。

  《CM 华夏理财》统计后发现,管理基金数量最多的前10名基金经理,主要集中在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三大领域。

  华安基金贺涛管理着包括华安信用增强、华安稳定收益和华安汇财通在内的5 只货币基金、3只偏债混合基金和1只纯债基金;汇添富曾刚管理的8只基金也同样集中在固定收益领域;而申万菱信张少华则一人统管8只权益类指数型基金。

  “债券基金在投资债券时主要是买入并长期持有,交易活动很少;主要做协议存款的货币基金更不需要基金经理亲力亲为;而指数型基金一般都是团队化运作,基金经理无需选股,只需严格按照权重配置好相关的股票和债券即可。”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博客,微博)分析表示,“因此,这些类型的基金经理可以有相对多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多只基金。”

  当然,专注于主动型股票投资的“一拖多”的基金经理也并不少,但由于管理这类基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通常只会同时管理2-3只基金。

  比如,近期的明星基金经理任泽松,除了管理中邮战略新兴产业这只明星股基外,还兼任中邮核心竞争、中邮双动力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而上半年股基业绩榜眼兴全轻资产的基金经理陈扬帆,则同时管理着另一只偏股型混合型基金——兴全有机增长。

  “一拖多”基金的隐患

  基金管理是一种重度的脑力工作,与基金经理的能力与精力息息相关。一个基金经理若管理过多的基金,其关注度无疑会被大大分散,超负荷的工作量也会使其精力难以跟上工作节奏,从而对基金业绩产生影响。

  汇添富的曾刚就是被媒体关注到的典型案例。曾刚在固定收益产品研究方面经验丰富,先后任职于多家券商及基金。在2011 年任职汇添富之前,曾刚曾在华富基金担任了三年基金经理,并在任职期间大放异彩,其管理的两只债券基金规模超过华富基金旗下总资产规模的50%,基金业绩也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列。

  但当他来到汇添富后,相继接管了8只固定收益类基金,这位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也逐渐淡去。今年以来,其管理的债券基金除了汇添富实业债排名相对靠前外,其他债基产品在同类排名中都在中后的位置,而货币基金除了一只宝类产品相对突出外,其它产品也乏善可陈。

  相对于固定收益类投资,“一拖多”对主动型权益类投资基金经理的业绩影响则更为明显。王群航表示,他早在2002年就关注到基金行业“一拖二”的现象,在他观测的样本中,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两只股基,往往都是一只业绩好,而另外一只业绩比较差。

  这样的现象如今屡见不鲜。财通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赵艰申管理着财通可持续发展主题、财通价值两只基金,这两只基金均以主动型的股票投资为主。今年以来,财通可持续发展主题表现突出,净值增长率超过17%,同类基金排名中一直处在十强之内;而财通价值动量却未能取得正收益,同类基金排名处于落后的位置。

  “绝大多数基金都管理着上亿的资产,为了符合证监会对于基金投资组合‘双十’的规定,单只基金还得投资于很多股票。”王群航向《CM 华夏理财》透露,“一些股票投资的基金经理并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每一只个股,可能仅凭研究员的推荐就决定配置,这就为基金业绩埋下了隐患。”

  除了业绩上的隐患外,“一拖多”的基金还面临着持股过于集中和投资风格趋同的问题。

  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人,一般来说会倾向于投资自己熟悉的标的。而一名基金经理,尤其在权益类投资领域,真正熟悉的股票可能就十几只或几十只,如果他同时管理很多只基金,不可避免会造成重仓股的重合,使得这些基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样的失败案例也是比比皆是,泰达宏利的梁辉管理的两只股基——泰达宏利行业精选、泰达宏利红利先锋,今年二季度十大重仓股的重合度达到60%,由于相同重仓股的走势并不十分理想,两只基金也就成了难兄难弟,年初以来的业绩均在-10% 以下徘徊。

  此外,在如今的结构性行情下,基金公司很喜欢发行细分行业的主题基金。一些基金经理旗下甚至也管理着多只不同主题的基金,比如长盛基金的张锦灿,同时担任了长盛高端制造和长盛航天海工装备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而两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重合度高达50%,这不禁给主题基金的风格化打上了一个问号。

  留不下的经理

  为何越来越多的“一拖多”基金涌现?《CM 华夏理财》接触的业内人士几乎给出了相同的答案:基金发行速度很快,但培养基金经理的速度却很慢,同时,公募基金行业的人才还在不断流失。

  据Wind数据统计,去年共发行了383只新基金,发行数量达到历年来的峰值。而今年以来,新基金的发行数量也已接近170 只。在老基金业绩难以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基金公司越来越喜欢通过发行新基金的方式来扩大规模。

  根据新基金法,自8月8日起,公募基金审查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未来发行新基金将更加容易。”王群航认为,未来基金产品越来越多已是确定的趋势,但基金经理培养的速度显然严重滞后。

  “基金产品在增多,但是单只基金的规模却在下降。如果每只基金都单独配一个基金经理,对基金公司来说,成本就太大了。”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一语道破了“一拖多”的玄机。

  江赛春还提道,“目前,基金行业人才流失的情况比较多,整个行业人才储备也不是特别充分,有些基金经理走以后,难有新人能够及时补上来,因而只能让其他基金经理代管。”

  近年来,由于绩效考核与分配等多方面的原因,公募基金经理频频出走。再加上去年的债券代持核查风暴与今年的“打鼠”风暴,使得部分基金经理纷纷“落马”,同门的基金经理不得不临危受命,造成“一拖多”的现象。

  如何慎选“一拖多”

  “一拖多”现象大范围蔓延,基民在投资基金时不可避免会碰到此类基金。当然,这些基金中也不乏很多优秀的标的。不过,投资者在碰到这类基金时,还是要尽量避免以下“雷区”。

  首先,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着多只风格迥异的基金,那么最好规避这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对于“一拖多”基金经理来说,管理产品的相似度越高,管起来就会越轻松,也较容易出业绩。反之,如果产品的相似度很小,投入的精力就要很大,很可能就做不好。

  其次,警惕那些严重“超载”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一拖多”已是很正常的现象,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基金经理多管几只基金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管理了过多的基金,投资他管理的产品还是小心为妙。还是那句老话,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再次,要慎选“劣迹”基金的“同胞兄弟”。一些资深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可能常年亏损,在翻身无望的情况下,这些基金经理只能通过新的基金来增加管理规模,提高绩效收入。但对投资者而言,投资这些有“案底”的基金经理,实际上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另外,投资者还要留意明星基金经理“挂名”的基金。这样的基金多发生在新发行的基金上。新基金为了提高吸引力,往往会让同门的明星操盘手担任基金经理,但实际上真正运作这一基金的却另有其人。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