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公司推出信用支付是很自然的现象,从支付角度看,支付和信用都是让交易更方便,过渡到虚拟信用卡业务也是合理的。”近日,易宝支付总裁唐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信用支付如何进行风控是一大难题,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是央行叫停虚拟信用卡的原因之一。信用支付其实是基于大数据的挖掘应用,风险控制的核心是对信息的掌握,在交易风险控制上,支付机构比银行还有优势。
纷纷布局信用支付
去年3月,阿里金融事业群总裁胡晓明对外公布,阿里巴巴即将推出信用支付业务。根据方案,支付宝用户凭借在淘宝和天猫的交易和消费记录,可向支付宝申请提供1元~5000元的信用额度;用户需要在还款日之前进行还款,最长可获得38天免息期。
事实上,这并不是支付机构第一次推出信用支付。去年12月,新浪支付推出信用支付产品 “信用宝”。“信用宝”作为行业首创,无需绑定银行卡,即可进行信用付款。
据新浪支付副总裁刘伟介绍,信用宝瞄准的是移动支付市场,主要适用于游戏道具、阅读、视频等虚拟产品。
信用宝初期的授信额度约50~100元,用户透支消费后有7~14天的还款期限,14天之后开始催收,28天之后产生坏账。第一笔坏账由商家承担,第二笔以后的坏账由新浪支付和其承保单位众安保险共同承担。
此外,今年2月,京东“白条”上线公测,得到京东“白条”资格的用户可以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赊购服务。
5月12日,中国平安旗下移动支付应用壹钱包2.0版上线,壹钱包 “借钱宝”可以给予合格的申请人50~10000元的循环授信额度,申请人可以在授信额度内在壹钱包的特约商户平台消费“借钱宝”业务先消费后还款。
对于支付机构推出信用支付业务,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钱海利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京东、支付宝推出信用支付,更多的是建立在自身商业体系之上,是基于京东、阿里的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结合,借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产业链。即刺激消费和强化用户粘性,又是构建自身商业闭环,以电商销售为基础布局整个金融产业。
支付机构风控比银行有优势?
今年3月,支付宝、腾讯相继宣布将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虚拟信用卡,最低授信额度为50元。3天后,央行紧急下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中称,“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并且“要求立即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有关业务”。
央行至今也没恢复虚拟信用卡业务,支付机构推出的信用支付,其功能和虚拟信用卡十分相似,难免让人怀疑支付机构借道信用支付,间接从事虚拟信用卡业务。
事实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央行之所以要叫停虚拟信用卡,主要是担心风控不到位,出现如利用虚拟信用卡洗钱、恶意套现等现象发生。
银联的相关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信用支付其实是基于大数据的挖掘应用,探索形成业务模型,根据预期风险的水平评估,调整对应的利率,解决个人或小微融资问题。市场前景很广,挑战就是风险控制水平,做得好,业务发展很快,反之,就会亏本倒闭。
不过,唐彬认为,信用支付风险控制的核心是对信息的掌握,支付机构掌握了大量的交易信息和商户的流水,在交易风险控制上面比银行还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