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阜阳古玩市场发展显现诸多问题

2014年08月07日 14:21    来源: 颍州晚报    

  不管是最早的文化一条街,还是后来的皖西北古玩城,阜阳收藏市场从来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

  在大江南北的收藏热下,皖西北古玩城应运而生。十年的发展,经历了繁荣、鼎盛期后,它前进的脚步放缓。规模太小、同质化严重,以及缺乏现代化管理都成了古玩市场的“命门”。

  历史:

  十年发展,经历鼎盛时期

  据了解,20世纪60年代,中大街(即现在的古商城)有一家寄卖店,各个县的市民经常拿着珠宝、玉器、字画、衣服等物品去卖。而当时政策规定,清朝以前的老物件不准出售。于是,寄卖店收来的古玩,一部分售于上海外贸公司,一部分由当地博物馆收购。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手头的余钱变多,收藏热兴起。1995年,白金汉宫斜对面有几家古玩店开起,形成文化一条街。平日里,总有人进进出出古玩店,挑玉看画。

  2004年,颍泉区政府建设文化区,将三里湾的五金市场改成古玩市场,建起了皖西北古玩城,文化街的古玩店多搬迁至此,阜城古玩市场成型。

  起初,皖西北古玩城生意不错。由于是新市场,货源充足,且价格便宜,除了阜阳三区五县的百姓来此选货,河南、南京等地的商人也纷纷前来“淘宝”。到了周末,古玩城人潮涌动,有人还在公共区摆起了摊。

  到了2012年,全国古玩市场行情一片大好,皖西北古玩城达到鼎盛期。一家玉器收藏店老板回忆说,和其他商品不同,古玩并非生活必需品,店铺三天卖出一件商品都属正常。那一年,他们店铺几乎每天都有生意,每个月一两万元的玉石能卖十多串。

  现状:

  发展放缓,诸多问题显现

  十年发展,经历了繁华、鼎盛期后,古玩城前进的脚步放缓,并显现出诸多问题。

  6日9时,颍州晚报记者来到皖西北古玩城。这里约2000平方米,有100多家店。因为是工作日,古玩城略显冷清,很多店的大门紧锁。有些经营户抱怨说,来的多是老客户,新客户太少。

  陈建国(化名)是一名老经营户,十多年前就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房子租金在涨,古玩成本在增加,以玉器为例,原材料每年以10%的增幅在涨。古玩价格高,敢轻易出手的人也就少。”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在制约古玩城发展?皖西北古玩城办公室主任杨毅分析,古玩就像股票一样,它的发展有周期,一阶段兴盛,一阶段冷清属正常规律。不过,与发达城市相比,阜阳古玩城背后问题诸多:一是规模太小,外地有实力的经营户不进来;二是店铺同质化严重,精品不多,相比报国寺的钱币、武汉的书画装裱,阜阳的古玩市场更类似于“杂货超市”;三是古玩城在居民区内,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市场秩序较差,治安、交通等都跟不上。

  未来:

  特色要更鲜明,应用现代化管理

  不过,多名阜阳古玩行业从业者还是看好市场未来的发展,他们认为,越来越多的人玩收藏说明了古玩行业拥有无可估量的前景。

  杨毅说,未来要走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古玩店多些精品,来吸引顾客。同时,应用现代化管理体系,对市场商户进行优胜劣汰。

  “希望本地开发商能建立新市,借鉴洛阳等地,建立更加专业的古玩商场,如一层设铜币专场,二层设字画专场,三层设瓷器专场……”但杨毅也意识到,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短期内或许难以实现。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