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泛资产管理时代的到来,资产管理不同子行业间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投研人才原本捉襟见肘的公募基金行业,到了“老人”稀少的地步,不少基金公司投研人员从业经历不超过三年。
日前上海一家合资基金公司旗下累计公募任职时间长达8年的股票基金经理宣布辞职后,该公司旗下基金经理仅剩9人,且这9位基金经理平均累计公募任职年限仅有2年零9天。随着大资产管理行业时代的到来和居民理财意识的进一步觉醒,资产管理行业对投研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这也使得公募基金经理加速向其他行业流动。统计显示,基金业人员离职率连续几年达10%以上,今年上半年离职基金经理人数达105人,较去年同期的73人,增加30余人。
在公募基金行业,一方面是基金的数量越来越多,且基金公司还在专户、子公司等其他业务上积极拓展,客观上造成公募基金行业对基金经理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基金公司早就出现基金经理一拖二、一拖三甚至一拖四的现象,基金经理可谓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这几年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私募基金等行业发展很快,不少公募基金经理跳槽,这对原本人才紧缺的公募基金行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最近几年公募基金不幸沦落为培养投研人才的“黄埔军校”。公募基金为何留不住投研人才,原因无外乎收入和投入不成正比,或面临更好的机会。当然,股权激励的缺失等制度漏洞也是造成基金公司投研人员大量流失的关键因素。此外,短期排名压力过大、投资自主权过窄、人事斗争等因素也使人员流失严重。
在投资行业,投资产品可以放卫星似地增长,但投研人才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成熟的投研人才,至少得经过两个以上牛熊周期的转换历练,有相对成熟的投资理念,较为成熟的心智,这些都需要积淀。
当一个行业最核心的人员菜鸟化时,基民有什么理由对这个行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