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险资基金缘何错失7月行情

2014年08月06日 10:04    来源: 中金在线    

  保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85906.64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较5月末的8.29万亿元增加2999.45亿元。不过,保险资金持有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则较5月末减少了92.58亿元;占比由5月末的9.82%降至6月末的9.36%,创出去年4月首次披露以来的新低。

  7月份,上证指数大涨7.48%,创19个月以来月度最大涨幅。保险资金6月末的股票和基金投资余额减少,意味着其在7月蓝筹行情启动之前可能没有大幅加仓。有市场分析认为,险资今年以来投资股票和基金的资金量变化不大,二季度逐月微降可能只是单纯的市值波动导致的账面余额波动,并不一定是险资在减持股票或基金。但值得注意的是,5月和6月份的股市波动均不大,上证指数分别小幅上涨0.63%、0.45%。

  无独有偶,二季度没有大幅加仓蓝筹股的还有公募基金。此前公布的基金二季报显示,公募基金对中小板和创业板的重仓股市值共达1986.2亿元,首次超过了沪市重仓股市值。公募基金重仓沪市股票的市值逐渐减少,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环比减少368亿元和168.1亿元。

  7月下旬以来,上证指数持续上涨超过150点,公募基金暴露出未提前加仓蓝筹股的劣势。7月底的一项统计显示,653只股票型基金中,有463只跑输大盘。最糟糕的是,某基金为准备打新,竟把股票仓位从一季度末的86.96%猛降至二季度末的15.77%,完全错失7月大涨的行情。

  保险资金和公募基金未提前加仓,显示7月蓝筹行情主要是QFII、RQFII为代表的外资抄底所致。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部分QFII对低估值蓝筹股先知先觉。例如,瑞士银行二季度新买入2011.79万股福耀玻璃,比尔及梅林达·盖茨信托基金会二季度加仓500.1万股,而福耀玻璃7月份大涨15.95%。另外,QFII还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在7月份大举买入蓝筹股,其中招商银行被买入达2.68亿元。

  今年5月末和6月末,沪市平均市盈率均跌破10倍,分别为9.76倍、9.8倍。两个月里,上证指数震荡于1991.06点至2087.32点之间,保险资金和公募基金却没有抓住时机抄底。可见,蓝筹股长期缺乏赚钱效应,使国内机构一定程度上“兴味索然”。用有些基金经理的话来说,因害怕追涨蓝筹被套,过去一年基金经理对大盘股冷配置,并对小盘股青睐有加。即便7月蓝筹行情出现后,仍有基金经理在加仓蓝筹股的同时表示,蓝筹股中的大部分成长性差,有的属于产能过剩的行业,反弹无非是“跌多了就涨”的规律在起作用,中长线仍应看好成长股。

  7月蓝筹反弹行情的形成并无奥妙。按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上周五的说法,主要由三重利好推动所致,一是宏观经济稳中向好;二是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融资成本有望下降;三是改革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催生行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预期沪港通将于10月启动,相关概念股票迎来估值修复行情。对于监管层认可的三大利好推动因素,保险资金和公募基金却表现得准备不足,多少有些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主板反弹不会一蹴而就,行情震荡难以避免。随着上证指数冲上2200点后,市场对短线行情的高度与力度产生较大分歧,有的领涨的蓝筹股出现了调整回落。8月5日,沪深两市再度转为蓝筹股弱、成长股强,上证指数回落0.15%,创业板指则大涨2.32%。可从中长期来看,本轮反弹只是把沪市平均市盈率回升至8月4日的10.69倍。与海外市场相比,蓝筹股仍有明显的低估值优势。保险资金和公募基金值得吸取错失7月蓝筹行情的教训。对于低估值且业绩增长的蓝筹股,应该认可其估值修复的投资价值。责任编辑:zdsh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