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公募“沪港通情结”分化:抢食行情慎发产品

2014年08月04日 12:5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近两周,大盘蓝筹集体“暴动”,在其强力拉升下,沪指终于结束了年初以来长达6个月的整理走势,向上突破。而除了国企改革、央行定向“放水”等利好外,沪港通即将“开车”无疑成为这波行情的一大重要助推器。

  而伴随着沪港通的起航,各大机构投资者也将目光聚焦在这一投资主题上,尤其是公募。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8月1日当周基金整体仓位大幅上升,基金经理操作由前期的观望,明显变得较为积极,多数基金选择顺势加仓,分享普涨行情。

  不过,具体到发行相关产品,公募业却谨小慎微。多家公募基金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研究,但不急于发行“沪港通概念”的产品。

  预期改变市场风格

  截至上周四,上证综指站上2200点关口,18个月以来首现八连阳,以金融、有色、煤炭为代表的低估值蓝筹股短期内的整体涨幅达到10%以上。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期创业板指数逆市走低。

  这种“蓝筹强成长弱”的市场行情究竟能够持续多长时间,沪港通对A股市场的影响几何?

  “我认为短期内沪港通对A股市场的实质影响有限,可能不会有大规模的资金流入A股市场,一是沪港通总量较小;二是初期受一些技术细节的限制,包括卖出股票交易限制、股东配股权利限制、税收细节待明确等。”华润元大基金一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

  不过,他认为,从长期来看,沪港通将对A股市场产生较大的潜在影响,将成为A股市场国际化的重要契机。

  另一家公募的投研团队的相关负责人则认为,沪港通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市场风格切换的主要催化剂。A股市场才开始反应,甚至低估了沪港通启动带来的正面影响。

  “在市场活跃度较高的背景下,沪港通预期进一步提升了投资者情绪。”上述公募投研团队负责人说。

  广发基金一位基金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沪港通实施的效果以及对市场的影响还需谨慎观察。他表示,预计沪港通实施需等到10月份,目前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预期,同时因A股里有部分估值较为便宜,从而吸引投资者提前配置。

  “沪港通的实施,从资金流动的便利性来看,流出资金或大于流入资金,这主要是从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比较困难,而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相对容易所做的考虑。”他说。

  融通基金研究策划部何龙对本报表示,近期A股蓝筹的“暴动”使得市场有一种猜想:海外资金提前布局沪港通,大规模流入港股或者通过QFII流入A股。EPFR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最近一周净流入中国股票的资金量创下了2000年以来第二大单周资金净流入。

  “境外投资者对沪港直通的热情比较高,不仅是香港投资者,有调查显示很多欧美资金对A股的认可度要比国内的投资者高。”万家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张林对本报说。截至7月中旬,香港已有超过100家券商向港交所递交参与沪港通的申请,包括交易所参与者和全面结算参与者。其中,交易所参与者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八成。

  基金经理忙加仓

  尽管在8月1日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于沪港通业务的进展,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仅表示,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照既定计划有序进行,但正式启动的具体日期尚未确定。但市场普遍预期沪港通10月份启动并无障碍,市场也将出现新一轮围绕沪港通展开的主题投资行情。

  上述华润元大基金内部人士认为,目前看好以下几类投资主题:A/H折价较大的股票;A股独有的股票,如估值较低的白酒和业绩增长较快的医药等;估值显著低于相应港股和全球同行的股票;高股息率的股票。

  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AH股折溢价的收敛。何龙认为,分割市场的边界一旦被沪港通打破,同股同权的标的出现10%到20%折溢价合理性受到质疑,套利机会或将由此产生,特别是折价超过15%的金融地产相关个股,未来都会持续受到套利资金的青睐。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不少基金经理开始紧锣密鼓地变更投资逻辑。“在现有的产品上将考虑加大低估值蓝筹股的配置。”华润元大基金内部人士说。

  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基金仓位测算数据:截至7月31日偏股方向基金当周仓位明显上升。可比主动股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85.33%,相比前周升1.28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9.29%,相比前周升1.52个百分点;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67.01%,相比前周升1.07个百分点。

  从规模划分来看,中小型基金加仓更为迅猛,其中,小型基金当周加权平均仓位79.36%,相比前周升1.36个百分点;中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83.40%,相比前周升1.48个百分点。而大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82.52%,相比前周仅升0.58个百分点。

  筹谋“沪港通”产品

  尽管基金经理忙着转换投资逻辑,但产品部门却保持着作壁上观的冷静,并不急于发行新产品。本报记者采访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目前仅有包括景顺长城等少数几家公募正在进行相关准备,多数公司仍处于研究、观望阶段。

  对此,景顺长城分析称,尽管公募业期望“沪港通产品”能够给目前日趋同质化的公募产品带来一丝新意。但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产品生命力出发,沪港通产品成功的背后仍然是投资管理能力的比拼,基金公司不能在软硬件配套不足的情况下盲目追捧市场热点,这样的产品将经受不住市场的考验。

  景顺长城透露,此前,公司产品开发部门牵头筹备“沪港通产品”方案,与外方股东旗下公司景顺香港进行通力合作,积极备战首批推出沪港通概念的产品。

  “但目前由于沪港通实施细则并未出台,因此在产品设计方面公司内部做了多手准备,充分论证各种可行方案,最终会根据监管部门公布的业务规范修改产品方案。”景顺长城表示。

  华润元大基金内部人士也表示正在着手准备相关的指数基金,未来将有可能受益于沪港通的实施。

  更多基金公司则是保持观望,除对沪港通实施的前景尚存顾虑外,如今市场的新基金发行现状也使得这些公募难以打起精神。统计显示,截至7月30日,7月新成立基金共有12只,首募规模合计101.33亿,创下近28个月以来的新低。


(责任编辑: 李乔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