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券商陆续展开了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创新。不过,在笔者看来,目前券商的动作仍然聚焦在“低佣战”和金融超市,其余创新只是传统业务的零售化和简便化,尚谈不上颠覆性和开创性。然而这些并不意味着券商没有互联网思维或执行力,而是受到整个券商业传统架构的束缚,券商在互联网金融方向步履缓慢。
具体来说,首先,互联网发起的“低佣战”虽有利于券商引流,但是不少券商传统部门无法接受这种颠覆性的创举。
“低佣战”,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已经走过从高额佣金收入到最后无“佣”可赚的历程,国内券商踏上这一“覆辙”,只是时间的问题。目前国内券商佣金收入较吃重,普遍占营收比重高达40%-50%,至今只有小部分券商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低佣纳客,绝大部分券商仍在观望中。其中主要原因无外乎经纪部门过于强势,害怕改变。
一家中小券商负责人曾告诉笔者,其所在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占比达50%,其他业务在业内也是中规中矩,当电商部门向经纪部门表达有意发展网上低佣开户服务后,立即遭到拒绝,最终“低佣引流”方案搁置。此后,电商部门也针对保证金理财向经纪部门提出引入T+0货币基金,最终也没能实行。说白了,经纪部门不愿失去券商第一大业务的地位,更不愿意失去数亿元的佣金净收入和数千万的息差收入。经纪部门话语权太强,而券商互联网金融部门又大多是新组建而成,话语分量不足,由此也就束缚了部分券商互联网金融的执行力。
在电商部门看来,“低佣引流”和保证金理财已是吸引和留住投资者最有效的营销武器,其他券商也有同样的布局意向,一旦落伍,投资者可能会大规模转户,最终经纪部门也将深受其害;但是在经纪部门看来,在没有特色业务提供持续成长动力的情况下,一旦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大减,公司业绩将大降,同时资金压力增大,创新业务也会成为无源之水。
当然,经纪部门的忧虑也并无道理,再加上多数券商的国有企业性质,部门和人员变动更为复杂,因此权衡利弊之后,很多券商还是选择了观望。不过,部分民营券商比较灵活。
其次,互联网金融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互补,但是两者尚欠磨合,由此互联网金融的步伐迈不大。
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近期的特点,除了打佣金战外,还有雨后春笋般的金融超市,组建金融超市已是互联网金融部门重要的工作。然而,目前看来金融超市多建在券商官网的二级栏目上,并非独立运营的平台,而且这些金融超市充斥券商自家的基金和资管产品外,还有一大堆代销金融产品,完全没有体现出简洁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一家券商电商部门负责人告诉笔者,很多券商是没有互联网金融基因的,很少有既懂互联网又懂金融的负责人,因此互联网金融部门仍然由只懂金融的人经营,互联网金融运作比较僵化。但是只懂互联网的人负责互联网金融部门,又会出现沟通上以及理念上的代沟,例如互联网金融发售产品讲求收益高、安全性高和流动性强,而这一类产品一般都是OTC产品,电商负责人需要协调场外交易部门或资管部门,而对于场外市场和资管而言,设计这样一款产品难度较高,部门之间的磨合难度和成本也很高。
第三,交易机制成了券商互联网金融的软肋。
第一点是证券账户五大功能缺失。因为一定的历史和法律原因,第三方存管应运而生,客户的资金由此可确保安全。然而随着证券业发展,严格的第三方存管制度已无法适应证券业的发展要求,证券公司在第三方存管的约束下失去资金托管、交易、支付、融资、投资五大基础功能,创新业务步履蹒跚,同质化经营程度加剧。
因此,面对互联网金融,券商原本可以设计和发售高收益的柜台交易市场产品作为敲门砖,但是局限于证券账户无交易和支付功能,客户只能选择以保证金账户和银行账户支付,券商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第二点是我国的证券账户相当分散。目前证券账户分为深交所账户、上交所账户、B股账户、基金账户、股转系统账户和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账户,券商发行不同的产品,对应的是投资者要以不同的账户对接,而很少有客户同时拥有此类账户,加之开户手续繁琐,这也成了券商互联网金融的绊脚石。
第三点是交易时间的制约。例如券商的服务产品股票,债券和基金申购时间每天只限定4个小时,其他时间市场闭市,账户闲置,相比传统互联网金融企业全天候的交易服务,没有任何优势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