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券商马后炮大涨后喊加仓 A股再创年内新高

2014年08月05日 07:42    来源: 广州日报    

2223点

  A股再创年内新高 冰山正在融化

  周一沪深两市再度大涨,并创下年内新高。有机构表示,A股调整长达7年的冰山有正在融化的迹象。而一向谨慎的券商也开始“喊”股民提高仓位。 多数分析师认为,新能源汽车、国企改革、沪港通、券商和资源股等下半年可能依然黑马频出,并成为新的“五朵金花”。文/表 记者张忠安

  上涨1.74%!这是上证指数昨日在外围股市普遍下跌中再度取得的战绩。截至收盘,沪指报2223.33点,不仅创下今年以来最高收盘水平,而且也是2013年12月10日以来的最高值。其中,券商、有色、汽车等权重蓝筹股携手上涨,将QFII等全球资金目光吸引到A股周围。

  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欧美股市隔交易日均大幅下挫,昨日亚太市场也受到明显影响,日经225指数全天下跌了0.31%。但A股独善其身,周一上证指数成功站上2200点,截至收盘,沪指报2223.33点,涨幅1.74%,成交1400亿元;深成指报8006.91点,涨幅1.6%,成交1424亿元;创业板指报1329.82点,涨幅0.29%,成交201亿元。

  可以适当提高仓位

  “我们觉得有几个因素促使A股能继续鹤立鸡群,一个是证监会上周五发布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无论对券商还是其他公司都是利好。二是沪港通又受到关注,使得整个蓝筹股梅开N度。”渤海证券市场分析人士称。这位人士还表示,由于目前沪深两市成交量维持在2000亿元以上的水平,如果未来能继续维持并放大,调整多年的A股有可能出现冰山融化。

  “可以适当提高仓位。”这是一家券商给投资者发送的投资策略。根据记者了解,很多券商似乎已经跳出了此前股市大跌的阴影,心情大为好转,喊投资者加仓股票。而成交量暴增被看作是短期A股可能继续维持“高位”的最为重要的理由。

  成交量上升人气回暖

  “当前政策面偏暖背景下,行情有望持续,地产金九银十的数据还远且未必差,建议操作上更积极。”这是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在昨日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的操作建议。

  根据记者了解,股市信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成交量明显放大成为很多机构看好A股短期走势主要因素。“我们也相对乐观,特别是资源股、券商股起动后,成交量大幅提升,这说明人气回升了,市场信心正在恢复,这才是最大的利好。否则,即使有再多的利好,投资者如果不买账,也难出现大涨。”广州一位私募人士称。数据显示,从7月23日沪市成交量翻过千亿元大关后,连续维持高位,昨日也高达1401亿元。而沪深两市近期量能也都维持在2500亿元以上,并接近3000亿元。

  上涨行情沪市需千亿元以上

  在A股历史上,只要沪市成交量能维持在千亿元以上,指数基本上都在上行通道。2006年、2009年、2010年、2012年和今年以来几波上涨行情莫不是如此。

  因此,“如果A股成交量近期能持续维持在2000亿元以上的级别,大盘走高或维持‘高位’的几率较大。如果成交量萎缩,有可能出现调整。”这位私募人士称。

  谁将成

  新的“五朵金花”?

  “A股已不管外围市场的波动了,继续强势上攻。就投资而言,现在已不需要等待指数,需要的是选择标的。”安信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张德良昨日表示。

  “无论是牛市行情,还是熊市,选择都是最重要的,在牛市行情也有很多股票是下跌或者跑输大盘的。”上述渤海证券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深圳一位基金策略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通常来说,投资者应该从行业、题材入手,再找行业相关的龙头企业,并结合基本面、政策面、消息面等进行选股。

  在机构眼中,当前最为看好的行业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车板块。国泰君安分析师乔永远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将经历先提估值再提业绩的过程。弹性比较大的股票集中在锂电池材料和充电桩,如新宙邦、多氟多、和顺电气、科士达、中科三环等。

  国企股可能再现黑马

  国企改革是下半年A股市场另一朵金花,可能涉及到汽车、军工、有色、地产,甚至是金融等多个行业。此前已经表演过的有中成股份、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奥普光电等。未来黑马可能出现在央企四项改革试点公司以及省级集团混合制改革的个股,其中,地方国企改革中,建议关注安徽等冷门地区的国企改革。

  沪港通作为本轮大涨的导火索,依然被机构们看好。兴业证券张忆东指出,“沪港通”最直接的影响是将给A 股带来增量资金,并有可能引发全球资金再配置中国。因此,股息率高的安源煤业、低估值的金融,以及贵州茅台等稀缺性资源等短期依然有望成为A股的热点。

  机构们普遍看好资源股和券商类个股。在资源股中,锌、镍、铝等金属品种较为突出。在券商股中,有互联网基因个股将会受益于业务创新,而估值相对较低的大型券商则有望在沪港通概念中博取红利。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