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庞大集团股价三折募资百亿 庞庆华只吃草不挤奶?

2014年08月06日 07:1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6日讯(记者 郭晓伟) 5月份,庞大集团信息披露出现日期错误,官方回应称是工作人员笔误所致,上市已满3年的庞大集团再次被投资者戏称“马虎公司”。

  其实,庞大集团更为投资者诟病的是其频频募资却股市表现不力的现实。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庞大集团募集资金60.4亿元登录A股,其中超募资金41.9亿元。2012年3月,庞大集团又发行长期债券22亿元。18个月后,庞大集团再次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募资30亿元,其中,2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短短三年,庞大集团募资超过百亿元。然而,其资本市场的表现却是难以令人满意。截至8月6日收盘,庞大集团股价报收4.89元。较其发行价,短短三年,其股价仅剩三折。另外,据庞大集团季报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庞大集团每股收益仅为0.03元。

  “越是高速发展报表就越不好看,但从中长期来看,转型和忍住转型阵痛都是必须的。”此前,面对媒体的提问,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曾说。

  对于这样的解释,投资者并不买账。“钱都去哪了?募资100多亿,资本市场却是惨不忍睹,庞庆华只吃草不产奶啊!”北京股民刘先生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记者致电庞大集团董秘办公室,对方工作人员称“董秘不在”。按照对方要求,记者把相关问题提供给庞大集团。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应。

  庞大集团超募44亿元 首日破发股价跌34%

  2011年4月28日,庞大集团正式登陆A股,并且以每股45元的高价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数据显示,庞大集团预计募集资金18.51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63亿元,按此计算超募资金为44.89亿元。

  凭借着如此多的超募金额,庞大集团冲入当年上市公司超募王前十,位居第二把交椅。

  另一面,超高价位的发行价也为庞大集团的破发埋下了“地雷”。上市首日收盘,庞大集团报收报收于34.58元,跌幅达到23.16%,成为破发“冠军”。

  据公开资料显示,庞大集团最终配售对象为22 个,有效申购总量为 4830 万股,有效申购资金总额为224540万元,网下配售比例为57.979%,认购倍数为1.73倍。

  其中,10只基金共计申购1576.81万股,若按当天收盘价计算,基金仅持股一天的浮亏就高达16430.36万元。

  其中去年的明星基金经理孙建波管理的华商盛世成长基金也现身名单。综合配售比例和股价跌幅计算,华商盛世成长基金持股首日浮亏已高达3020.29万元。

  相比于新股认购方的惨亏,保荐人和主承销商瑞银证券则超高发行价赚得盘满钵盈。数据显示,仅此一单,瑞银证券仅就获得了2.28亿元的承销收入,跃居当月投行承销收入第二位。

  业内人士分析,保荐人和承销商为了获益,而对上市公司进行过度包装,这是资本市场的劣迹。

  迈入股市的第一步,庞大集团就给众多的投资者和投资机构“上了一课”。

  两月花掉近60亿 庞大集团发22亿债券

  谁也没想到,超募、破发都还是整个剧情的“热身”环节。凭借令人咂舌的消费能力,庞大集团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上市仅两个月,60.4亿元就消耗殆尽。庞大集团公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庞大首发募集的60.4亿资金只剩5亿元。短短两个月,庞大集团就花了将近60亿元。

  庞大集团董秘王寅的解释是:“上市之前, 14个项目总计80多个经销网点就已基本建成。之所以账面上显示这笔资金使用过快,是因为我们用到位的募集资金去置换那笔自筹资金。”

  另一面,2011年庞大集团上半年利息净支出同比增加11020.19万元,增长81.63%,而净利润为同比大幅下滑36.19%至4.04亿元。

  上市10个月后,庞大集团再次祭出募资大旗。2012年2月27日,庞大集团再发融资公告称公司将进入总额22亿元债券发行程序,其中20.27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庞大资金链紧张与它的经营模式有着重要关系。”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它有点类似从前的苏宁电器,现在依然要靠外延式扩张,即不断地开新店来扩大收入和利润。

  再募30亿还债 烧钱买地激进扩张?

  扩大规模盈利的粗放经营,加上居高不下的负债率,逼的庞大集团对资金的需求非常迫切。

  果不其然,今年4月1日,庞大集团再次向资本市场伸手要钱。公告称,拟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不超过30亿元,其中8成资金用来还贷。

  至此,上市3年,庞大集团已经完成募资超过百亿。但是,有媒体指出,在如此巨额的募资背后,庞大集团拿出的分红额甚至没有超过1亿元。

  “分红少的可怜,股价跌的可怕,募资却一次比一次着急。资本市场上,庞庆华算是个典型。”一位分析人士这样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

  仔细研究庞大集团的相关公告,记者发现,庞大集团上市后,疯狂买地、盖房,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扩张。

  庞大集团的经营网点所用土地多为是购买得来,买地、盖房是新开经营网点的基础性支出。不妨将公司财务报告中的无形资产(主要为土地使用权)、其他非流动资产(主要为预付征地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四项统称为“基础设施存量”。

  上市前的2010年12月31日,庞大集团基础设施存量为67亿元。而2013年9月30日,庞大集团基础设施存量高达155亿元,比2010年高出88亿元。

  面对层出不穷的质疑,庞庆华终于出面解释了。今年5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庞庆华说,“买到合适的土地是比较难的,一般会多买一些,那么在短期内不仅要养品牌,还要养土地,费用开支非常大。”

  空白合同致购车成租车 庞大集团深陷欺诈门

  上市之后,庞大集团还因为其震惊业内的欺诈门备受消费者指责。

  2012年下半年,有多名庞大集团的消费者投诉称,庞大集团利用空白合同,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车成了租车。此外,消费者还反映,在庞大集团购买的红岩、江淮等车短时期内出现多个质量问题,且有业主提供了受鉴定车辆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司法鉴定意见书”复印件。

  8月20日,2012庞大集团在北京亦庄的斯巴鲁大厦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时,来自全国各地14个省区市50多名车主突然出现,声称庞大集团涉嫌利用空白合同等手段牟利,要求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给个说法。

  董事长庞庆华回应称:“欺诈门”已是“陈年旧案”,并坚称媒体报道不符合事实。

  随后,庞大集团发澄清公告给予否认。庞大集团表示,对公司投诉的客户,均为欠款客户,双方纠纷都已经过法律诉讼程序或正在进行法律诉讼程序。但这份公告,直接被媒体指出是故意回避问题,澄而不清。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中央财经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轩称,日前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湛中乐等十人已经组建了一个法学专家团,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出意见书,呼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庞大集团“欺诈门”事件涉及彻查。

  1月17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举行说明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刁建申称,就维权车主与庞大集团的纠纷,该协会已经做了四次调查,结论是不存在空白合同问题和质量问题。

  不过,李轩表示,庞庆华亦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而据投诉车主们反映,该协会从来没有对他们进行过所谓调查。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