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万亿元国有项目开放 民资存疑动力不足

2014年07月31日 07:05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又一交通建设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7月29日,新华社消息称,江苏省南京市246、340和360等省道建设首次向社会资本开放。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自国务院向社会资本推出80个示范项目以来,多地稳增长投资寻求与民资联手,投资领域向民资开放力度正不断加大。公开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重庆、江西、山东、河北及河南等省份的总投资规模已超过万亿。

  然而,对于有些国有项目伸出的橄榄枝,民资企业仍然存有疑虑。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主任刘霞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最大的问题在于,先前具有垄断性质的项目使得民营资本望而却步。这需要有特别明确的政策出台,规定民资参与国有项目投资后所拥有的权益。

  多地项目对民资开放

  南京方面透露,246、340省道的江宁-溧水段,360省道高淳段建设的融资模式为30%财政资本金,70%面向社会资本,且这三条省道均在苏皖省界设置一个收费站,将收费权限作为质押。

  这仅是全国范围内向民资开放的项目之一。自今年6月以来,已有上万亿元项目向民资开放。如陕西6月中旬发布39个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总投资约2704亿元;广东97个总投资2120亿元的重大项目向民间投资招标等。

  “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民间资本大有可为。”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黄民近期表示,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都可能会出台相应引导性政策,“民资参与比例肯定会越来越大。”

  民营资本进入此前政府资金和国有企业投资主导的领域,尽管能够规避过去单一投资主体所带来的弊端。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些国有项目却遭遇民资冷落。

  湖北省工商联的调查显示,民营企业投资基本集中在采矿、房地产开发、市政建设和商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领域,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较慢,铁路建设更是鲜有进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投资长、收益慢是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例如,此前引入社会力量投资的无锡高巷路停车楼的100个停车位,目前就处于盈利遥遥无期的境况。

  该停车楼相关人士表示,所有停车位共花费5000万元建成,而如今平均每天收入2500元左右。投用以来,扣除人工、电力和设备维护费用,一年要倒贴20多万元。“乐观估计,30年后才能盈利。”

  制度建设仍需完善

  “民资进入国有项目,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收益回报,二是风险。”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在风险适宜的情况下,在根本上阻碍民资进入各项投资产业中的原因是垄断。

  “更大的原因关于‘权’。”刘霞辉认为,在一些原先带有垄断性质的国有资本控股的领域,民资进入后,两者之间可能在决定权与话语权之间产生分歧。

  刘霞辉说,国有企业注重国有资产是否流失,所以不愿意失去控制权。民资存在是否仅仅是投资地位平等,而经营地位、话语权不平等的疑虑,其也关心是否具有决策权和执行权。然而长期以来国企中存在的垄断性,不会因为民资进入而短时间内发生变化,这也使得很多民营企业持观望态度。

  民营企业对此深有体会。“国有领域向民营资本开放的项目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我们很想做一条‘鲶鱼’。”重庆业嘉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圣辉说,可是“门”是打开了,但进门做“主人”的动力还不够。

  对此,王雍君表示,必须有特别明确的政策,规定民资参与国有项目投资后所拥有的权益,打消民资可能成为附庸地位的疑虑。

  在法规政策的制定上,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建议,可以建立全国性的公私合作政策指南,以及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的合同范本,通过这样的法律约束,让民营企业家明确其收益保障。

  在刘霞辉看来,还可以研究规定国有企业在部分行业中逐步收缩退出,不再具有垄断地位和主导地位,由市场竞争决定,民营企业自身也可以另起炉灶,提高整个市场效率。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