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国民共进:混合所有制的题中要义

2014年07月28日 09:29    来源: 企业观察报    

  ——邵宁、李德成、张卓元、宋志平等热议混合所有制

  “无论从企业层面来看,还是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都是当前最重要的改革措施,而且是能够迅速见效的改革措施。”

  这是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为《国民共进:宋志平谈混合所有制》一书所做序中的一句话,也道出了目前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性。

  7月25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下称中企研)主办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暨《国民共进》新书发布座谈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企研首席顾问邵宁,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李德成,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卓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财政部和国资委相关负责人,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界、金融机构和媒体代表结合中国建材集团的企业实践,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国民共进”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热烈研讨。

  宋志平是比较早地提出“国民共进”的人,也是推进“国民共进”的积极实践者。2002年宋志平出任中国建材集团领导人后,带领企业果敢迈入市场,走出一条大胆改革、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道路,成为“央企市营”的成功探索者、混合所有制的积极先行者。他通过体制、机制和管理的创新,与重组的上千家民营企业高度融合,将国企与民企的混合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释放出了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使中国建材集团从一个默默无闻、营业额仅有20亿元的小企业,成长为营业额超过2500亿元的全球第二大建材企业,连续四年蝉联世界500强。他曾经执掌的另一家企业国药集团,也在短短的五年中,营业收入从400亿元增至超过2000亿元,2013年首次跻身世界500强,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唯一上榜的企业。两家央企都被誉为充分竞争领域快速成长的典范。

  《国民共进》一书精选了宋志平在中国建材、国药集团发展“混合”经济和国企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文章、讲话和媒体访谈。用来自一线的鲜活案例和生动的语言诠释了如何破解充分竞争领域国有企业生存难题、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融合发展、深化国有企业和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著名管理学泰斗、99岁高龄的袁宝华为该书题写书名。厉以宁为这本书亲手写了一篇两千多字的序。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卢卫东,中企研副会长、新兴际华集团董事长刘明忠,中企研副会长、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张杰,中企研副会长、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原副局长周放生,中企研副会长、中国建材集团董事、总经理曹江林,南方水泥常务执行副总裁张剑星,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总编何伊凡,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企业管理出版社社长刘鹏等与会嘉宾围绕混合所有制进行了热烈讨论。

  无论是现场嘉宾的讨论,还是书中所提到的中国建材、国药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实践情况,乃至厉以宁所作的序,都指向了一个结论:即“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的纷争定将成为过去,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国民共进,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混合动机:弥合纷争,国民共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之后,不少人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仍然只是谈得多做得少。

  “我为什么要把钱交给你呢?”7月24日,宋志平在北大EMBA班上交流时,就有人直接而坦率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巧的是,班上恰好有一名来自国药集团的学员张志宏,她是原来天津蓉生医药的老板,后来带着家当加入了国药控股天津公司,成为拥有30%股权的职业经理人。

  张志宏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的企业从白热化竞争中走出来,进入大企业的感受。次日一大早,她又给宋志平了发了条短信,补充了一点:“我带着队伍进入国药集团,我感觉这给了跟着我20年的员工一个交代。哪怕我退了休,他们也进入到一个好企业。”

  研讨会上,中国建材南方水泥常务副总裁张剑星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张剑星原是老牌水泥国企虎山水泥的总经理,上世纪末企业改制过程中成为民营企业家,数年前率先响应宋志平组建南方水泥的号召,也成为拥有股份的职业经理人。“给员工一个交代,是我们这些人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地方政府也不会答应,你自己再多钱也拿得不舒服。”

  员工受益的同时,张剑星们的利益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张剑星是南方水泥最大的个人股东,并且带了一批小股东进入南方水泥。“我把钱交给中国建材,每年都给我分红,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张剑星表示,类似他这样持有股份的经理人不怎么在乎工资奖金,但比较在乎投资回报。

  张传军是中国建材北方水泥总裁,同时拥有北方水泥20%股权。在加入中国建材之前,经常不开手机,因为企业处在全竞争性领域,压力很大。中国建材组建北方水泥后,每年实现利润20亿元左右。张传军仅分红就比此前拥有100%股权的时候挣得多。

  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让加入中国建材的900多家民企及其管理者非常满意。“我现在比以前自己当老板的时候还忙,忙着对标排队,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张剑星表示。

  民营企业家资产的扩大,得益于中国建材的高速发展。

  中企研副会长、中国建材总经理曹江林在会上透露,2006年中国建材的国有股本仅有20亿元,还是以一块土地加两个股权评估溢价所得的。“现在给国有股东分红也不止20亿元了,账面上还有200多亿国有资产。”

  宋志平介绍说,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中国建材10年间从20亿的收入发展到了2013年的2500多亿,2013年位居世界五百强第267位,比上一年前进了52位。

  “总有一些人认为国有企业天生的有这个毛病,那个毛病,肯定搞不好,中国建材的事实说明,中国的国有企业还是可以搞好的。”张卓元说。

  “中国的发展,绝不是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争,一定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联合发展,跟国际资本进行竞争。现在如果还挑起中国国有和民营之争,我觉得不是站在国家利益角度考虑问题。”中企业副会长、中国恒天董事长张杰如此认为。

  宋志平表示,混合所有制可以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真正实现国民共进。

  所谓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合作者,甚至还包括竞争对手。

  与钢铁、船舶、有色等一样,水泥也是产能过剩领域。然而,当前述行业哀鸿一片,亏损面日益扩大的同时,2013年水泥行业取得了766亿元的总利润,今年有望突破千亿元。

  “过剩不可怕,市场经济就是个过剩经济,关键是竞争要有序。”宋志平认为,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提高行业集中度,可以优化行业竞争秩序。

  短短数年时间,中国建材集团重组900多家水泥和混凝土企业,水泥产能达到4.5亿吨,位居全球第一。同时行业集中度(即行业前十所占市场比重)由2008年的16%提高到2013年的53%,预计2015年达到65%。

  宋志平表示,业界公认中国建材的联合重组救了整个行业。“包括海螺这样的竞争对手也承认,这是中国建材对行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

  李德成评价称,中国建材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实践证明,“不仅自身实现了做大做强,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制造业,还带领了全行业走出了困境,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实现了国民共进。”

  混合范围:行业无禁区,执行有条件

  对于中国而言,混合所有制其实也可算是一个老话题,而如今成为了新热点。

  早在十五大召开之前,包括深圳在内的一些地区就针对混合所有制进行了有限的探索。李德成时任深圳常务副市长,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图在产权改革方面进行突破。

  深圳选择的试点是中兴通讯。“当时的设想是两家央企出资一部分,员工成立持股会,然后通过发展社会股东,三者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李德成说。

  然而,这种思路公开后,深圳方面的主要领导在中央党校遭到严厉批判,计划只能搁浅。

  当时,中央政策研究室、中财办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将宜于实行股份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深圳的混合所有制计划就是抛出来得过早了。”李德成感慨说。

  几年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启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时,大量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在邵宁看来,当时在政策允许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其实已经具备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条件。“从经济的角度看,改制企业中保留一部分国有股份是完全可行的,而且肯定增值。”

  然而,原本应该出现的由民企主导的第一次混合所有制高峰并未出现。

  对此,邵宁不解之余,组织了多次调研。所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只要企业中还保留有1%的国有股,上级就会按照国有企业进行管理,企业很容易不胜其扰,干脆一点不要。”

  出于这种非经济因素的担忧,中国企业错过了第一轮混合所有制的良机。有鉴于此,邵宁认识到,发展混合所有制不能过于理想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

  即使是在多家企业已经开始关注中国建材经验,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的今天,邵宁认为,有必要提醒其他企业,“中国建材之所以在混合所有制方面取得成功,离不开几个基本前提。”

  第一,正确的战略。水泥有一个合理运距的问题,可以通过控制区域性的市场建立价格的话语权,避免恶性竞争。在此战略基础之上,中国建材和区域内众多的民营企业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这种利益的一致,实际是混合所有制的基础。这是水泥独特产品的特点,其他产品不一定做得到。

  第二,中国建材前几年进行的“央企市营”、职业经理人等相关改革,使其内部机制已经市场化,所以它与民营经济的混合就没有什么体制、机制、观念方面的差别,实际这也是混合的条件。

  第三,像宋志平这样的企业家的个人魅力与能力,对推进混合所有制作用是很大的。

  对此,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卢卫东指出,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还应该重视文化融合问题。“国企和民营企业往往差异比较大,没有一个好的文化支撑,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很难。”

  不同于邵宁的谨慎,张卓元则更愿意呼吁扩大混合所有制的适应范围,在他看来,混合所有制不应该有禁区。

  张卓元表示,不仅竞争性行业要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垄断行业中的非自然垄断环节也应该逐步放开,引进社会资本,引入竞争机制。他认为,包括中石化放开油品销售领域,拿出三分之一吸引社会资本参加,“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张卓元建议,自然垄断的环节也不妨在保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适量引进非公资本。“在这方面,比较规范的做法也许是上市。”在张卓元看来,在不影响垄断企业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国有股份适量减持,充实社保基金,既可以满足社会需求,又有益于改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混合方式:母公司要混合,经营者应持股

  围绕混合所有制这一话题的争论仍然很多,尤其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如何才能稳妥高效,一直众说纷纭。

  针对这方面的争论,中企研副会长周放生表示,现在混合所有制的方向已经很明确,但具体混合到哪一层级、何种程度还存在争议。“在我看来,充分竞争性领域的企业,混合要从母公司层级进行突破。”

  中企业副会长、中国恒天董事长张杰的观点与此类似。“在央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本来是很好的设想,但现在受产权制度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张杰认为,正是央企集团公司层面没有推行股权多元化的原因,造成了目前存在的一系列不足。

  “现在国企推行混合所有制多数是在二三级企业层面,为了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集团公司一般是国有独资或者控股。在集团公司缺少资本来源通道时,下面企业的资本放大效应就受到很大制约,影响混合所有制的进一步深化。”张杰表示,国际惯例一般都是集团公司股权多元化,下级公司反而有时候是全资的,甚至是分公司的模式。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化、混合所有制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就很难真正建立长效机制。”张杰表示。

  刘鹏建议,应该虚实结合进行试点。“出资买股份当然可以,但肯定不会太多,否则你的钱从哪来?包括管理股、技术股、特殊贡献股可以设置一部分,这些股份没有终极所有权,但要有增值权、分红权,年年有分红。”

  混合目的:所有者到位,市场化管理

  对于国企来说,混合所有制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则在于解决国企所有者缺位问题,解决国企市场机制不够问题。对此,厉以宁表示,“实践证明,就中国建材这样竞争性领域的企业而言,通过市场途径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引入‘所有者的眼睛’,是解决所有者缺位和降低监督成本的一个突破口。”

  张剑星本人除了是南方水泥的股东之一,是南方水泥的管理者之外,他本人还是南方水泥的纪委书记,也是国企为数不多的有股份的纪委书记。

  张剑星认为,这一安排是非常成功的。“我们看国有资产看得比谁都牢,因为我的资产在这里,国有资产损失了,我的资产就损失了。不管是谁胡作非为,我肯定会认真对待。”

  宋志平曾多次提到中国建材下属企业中国玻纤的例子。

  上市公司中国玻纤的股东中,中国建材持33%,地方的民营企业持20%,弘毅资本持10%,香港一家公司持7%,剩下的是散户。国内有三家玻纤企业,两家严重亏损,中国玻纤2013年盈利6亿元。“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引入了民营企业家这种天然的所有者。”宋志平表示。

  这种例子不是一个两个。“中国建材的下属企业,凡是搞了混合所有制的管理得都很好。绝不会突然出现一个让你着急的大窟窿。一些纯而又纯的国企,出了事你推我、我推你,小事变成大事。为什么呢?真正的所有者不到位。”

  而企业所有者不仅盯得紧,而且看得远。

  中企研副会长、新兴际华董事长刘明忠认为,中国建材上述实践经验表明,通过混合所有制,企业真正解决了企业的市场化问题,“包括体制机制、人才和资源的市场化都解决了。”

  与会者也呼吁,政府对待混合所有制的管理也应该实现市场化。“如果不能按照市场化的逻辑来推进各项改革,那么改革的红利就不能充分释放。”张杰表示。

  对于企业家而言,非市场化的管理难以忍受。

  华为当年遇到了困难,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要批给华为3亿元资金。任正非表示,我不要这3亿元,不然你会整天来管我。最终,华为通过资产出售渡过了难关。至今,华为仍拒绝接受任何国有资本。

  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具体管理办法,与会者表述不同而意见相近。

  周放生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国资委不再任命总经理,因为企业股权决定单一股东不能任命总经理和经营班子。

  其次,企业主业、重大投资、考核激励、工资总额、重组均应该由企业董事会确定。

  最后,企业资不抵债、严重亏损时,应按照市场化的办法退出,而不是找国资委。

  宋志平建议,混合所有制里不管国有经济比重多少,都只是股东而已。国有民营都作为股东而存在,都在公司法下规范运作,各自的合法利益都“神圣不可侵犯”。“国有股也要依股权说话,而不是上下级,而不是国家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这就把改革真正推动了,把公司规范了。”

  

  未来国企、民企都要走混合所有制的道路

  未来国企、民企都要走混合所有制的道路。“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的纷争定将成为过去。在一定时间内,国有企业(包括特殊行业的国有独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纯粹的民营企业(包括大量小微企业)将会三足鼎立,支撑着中国经济,但各自所占GDP的比例将会有所增减,这是正常的。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

  

  混合所有制成就中国建材,挽救了水泥行业

  中国建材以资本为纽带,实现了以国资为主导的行业整合,不仅自身实现了做大做强,还带领了全行业走出了困境。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水泥行业2013年实现了766亿元的利润。今年预计实现上千亿的利润,就是因为通过中国建材的混合所有制,实现了国民共进,行业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李德成

  

  混合所有制不应该设置禁区

  竞争性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垄断行业的非自然垄断环节也可以发展混合所有制,垄断环节在保证控股的前提下也可以引进民营资本。现在国有企业的有些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占比太大,在不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下,可以减持一部分充实社保基金,这对于改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很有帮助。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卓元

  

  混合所有制不必各怀戒心

  有国有企业担心,与民营企业“混合”后,民营企业会“蚂蚁搬家”式地蚕食国有资本;民营企业则担心进入国有企业后被“公私合营”。事实上,混合所有制不是谁消灭谁,强调的是不同所有制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国有民营都作为股东而存在,都在公司法下规范运作,各自的合法利益都“神圣不可侵犯”。

  ——中企研会长、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

  

  混合所有制应做到三个市场化

  混合所有制应该遵循三个市场化原则:第一点,体制机制的市场化。实际上就是所有者到位。第二点,人才的市场化。民营企业家,在重组后也可以来当总经理,当法人代表。第三点,资源的市场化。国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这个公式使中国企业从现在的大而不强逐步过渡到又大又强。

  ——中企研副会长、新兴际华集团董事长刘明忠

  

  混合所有制应打破母公司天花板

  纵观全球的公司治理实践,几乎都是母公司股权多元化,下级公司反而有时候是全资的,甚至是分公司的模式。中国为了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集团公司一般是国有独资或者控股。在集团公司缺少资本来源通道时,下面企业的资本放大效应就受到很大制约,影响混合所有制的进一步深化。

  ——中企研副会长、中国恒天董事长张杰

  

  衡量混合所有制成功的七大标志

  第一,企业经营团队由董事会选聘。第二,企业主业由企业董事会决定。第三,重大投资由企业董事会决定。第四,考核激励由企业董事会决定。第五,工资总额由企业董事会决定。第六,企业重组由企业董事会决定。第七,企业资不抵债、严重亏损时,应按照市场化的办法退出。

  ——中企研副会长周放生

  

  解决国企经营者持股应虚实结合

  探索混合所有制应关注职工尤其是经营层持股问题。出资买股份当然可以,但肯定不会太多,否则你的钱从哪来?包括管理股、技术股、特殊贡献股可以设置一部分,这些股份没有终极所有权,但要有增值权、分红权,年年有分红。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企业管理出版社社长刘鹏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