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厉以宁:未来国企、民企都要走混合所有制的道路

2014年07月28日 09:29    来源: 企业观察报    

  作者 厉以宁

  编者按:本文系厉以宁先生为《国民共进》一书所做的序,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宋志平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企业家。他把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两家央企带入世界五百强,在国企改革和企业管理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研究带有强烈的实践性,是我国经济界少有的具备国际视野的企业领导者之一。由于对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问题的共同关注,我曾同他一起交流研讨,也注意到他的一些观点。现在,宋志平关于国民共进和企业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的文集即将出版,我欣然为这样一部文集写序,而且乐意向读者推荐。

  《国民共进》这本文集围绕着中国国有企业市场化和公众化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从企业的改革发展实践出发,概括了宋志平同志提出的“央企市营”模式,总结了混合所有制实践创新的成果,展望了通过“混合”,实现国、民共进发展的前景。从文集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中国建材的联合重组还是国药集团的大整合,都得益于混合所有制所带来的资源和动力,也可以说,宋志平是把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市场的资源整合彻底结合起来,而这个结合点,正是混合所有制。

  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仍然面临着产权不清、行政干预、产能过剩等很多共同的挑战,反映着我们经济体制和结构中的久拖不决的深层问题,但是仍然有一些像中国建材这样的企业率先实现了突破,为什么?我想,这是因为国内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都已经从实践中看清了出路。今天,国有企业的定义和现实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不可能再沿用二三十年前的国有企业概念来概述今天国有企业的情况,宋志平带领中国建材这家原本经营极度困难的国企,在一个高度分散、产能过剩的基础原材料领域中,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混合所有制,快速成长起来。他还把在中国建材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国药集团,使两家企业成为充分竞争领域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典范。而这种“国有企业”从计划体制下的企业到市场体制下的企业的转变,正如文集所收集的一些文章所述,完全是市场压力倒逼下的选择。当然,这和企业家本身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是首要问题。产权模糊、投资主体不明确、投资方的权利和责任不清晰是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产权改革是突破口,是主线。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国有企业的产权安排可能要分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国有企业的资本体制改革应分为两个层次。高层次是国有资本体制的改革。国资委不是直接管一个个企业,而是管资本的配置,它可以通过组建若干行业性的或综合性的国有资本投资基金公司,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低层次是国有企业改革。应该让国有企业变成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就中国建材这样竞争性领域的企业而言,通过市场途径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引入“所有者的眼睛”,是解决所有者缺位和降低监督成本的一个突破口。在宋志平“央企市营”的机制创新和具体内涵中,包括了产权多元化、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一系列的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中国建材的实践表明产权明晰加上有效治理,会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无论从企业层面来看,还是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都是当前最重要的改革措施,而且是能够迅速见效的改革措施。

  文集中提出,“国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公式,我很赞同。混合的好处不仅能够将国企的实力和民企活力结合起来,便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也便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混合所有制经济还能够提供国企民企合作的平台,使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够放大和增加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这里,一定要充分理解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意义。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论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资源用活了,资本用在最有效的领域。所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绝不是“国退民进”,而是“国进民也进”。

  未来国企、民企都要走混合所有制的道路。混合所有制不仅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关键在于法人治理结构的真正完善,这样才能把现代企业制度确立起来。

  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具体的体制机制,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宋志平带领这两家国企实现与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成功发挥了混合所有制的优势,很值得进一步研究。有些经验对于破解当前我国经济中存在的产能过剩、结构转型等问题,也很有启发意义。

  文集的最后一部分谈到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合作、融合关系。从文集中可以看出,宋志平是较早提出国、民共进观点的,他把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概括为国、民共进。在我看来,这四个字(国、民共进)抓住了核心和要害。

  由此看来,“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的纷争定将成为过去。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当然会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一定时间内,国有企业(包括特殊行业的国有独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纯粹的民营企业(包括大量小微企业)将会三足鼎立,支撑着中国经济,但各自所占GDP的比例将会有所增减,这是正常的。中国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还会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也会走小微企业的道路,这些都有赖于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同样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建设的过程。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