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迈“三道坎”

2014年07月21日 07:23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张平

  继中石化率先破题之后,国资委15日宣布首批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央企名单,在市场上引起巨大反响。业内专家认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将来会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起,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目前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主要为两条:一是国企将一部分资产出售给非公有制企业,引进民企先进的管理基因。二是通过员工持股来让企业的一部分股份转化为私人持有。

  不过,由于国企高管作为企业一分子,可以与员工一起参与到持股计划中来,往往会发生因高管持股太多,员工持股数量受到限制,股权激励起不到应有效用。因此,在缺乏相应约束机制的情况下,股权激励不宜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方向。

  那么混合所有制改革就剩下另一个方向,即将部分国有资产出售给非公有制企业,这一方面可以盘活社会存量资金,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国企的资源加上民企的管理经验和效率,可以让混合所有制绽放出强大生命力。但是这次国资委推出混合所有制国企名单之后,虽然民营企业家们都跃跃欲试,敢于真正尝鲜的人却很少。

  笔者认为,国资委虽然搭好了混合所有制的平台,但是民间资本希望真正的细则能够尽快出台,目前混合所有制还需要跨过“三道坎”。

  一是制度切勿朝令夕改。虽然目前混改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但大多数民营资本却持观望态度。一位民营企业家直言:“就怕政府现在缺了钱找民资入股,等赚了钱后又把你一脚踢开”。为此,政府要讲诚信,要有契约精神,要用实际行动打消民营资本顾虑;政策要稳定,不能朝令夕改;最根本的是要健全法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是须防不赚钱的没人去,垄断行业又进不去。一位民营企业家曾经讲过,“混合所有制对民营资本来说是一个机会,但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好机会”。这说明了企业家对混合所有制心里没有底。一些公益型国企,民企参与的兴趣并不大,而垄断型国企,搞混改的门槛又太高,动辄上百、上千个亿,民企怕不得其门而入。正如福耀玻璃的董事长曹德旺的比喻:“好比你抓一头鲸扔到锅里,叫我撒把盐,而我没那么多钱买盐巴呀!”

  笔者认为,政府应该逐步放开垄断行业的门槛。一方面,面对动辄成百、数千亿体量的央企,民营资本可以通过成立基金,抱团参与到混合所有制中来。另一方面,垄断央企可以拿出一部分中小型建设项目,让民营企业参股进来。

  三是保证在国企中民资的话语权。探索混合所有制,主要是为了引入真正的市场机制。而一些民营资本担心,能否享受与股权对应的经营话语权?

  一些企业家表示,现在一些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企业,还经常接到上级的“红头文件”,要求“参照执行”,这无疑忽视了其他股东的权利。另外在做重大决策时,很容易产生国资“一只手压倒另一片手”的现象,民资只能扮演“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笔者认为,国企引入混合所有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民企的活力来激活自己,通过国企资源加上民企效率的叠加,产生更大的烈变效应。但如果民间资本进来,没有重大决策的话语权,这显然就失去了混改的根本意义。所以,一方面呼吁改革步伐可以大一点,在很多行业国资不必再追求绝对控股地位。另一方面,国资委要允许占股比例较小的民营资本,与国资一样拥有平等对话和决策的权利。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