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23日推出十条措施,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
继5月末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后,两个月内,国务院常务会议两度明确要求,要花大力气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这显示,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已迫在眉睫。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转型需要破解融资“既贵又难”。特别是近期以来,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中,企业屡屡遭遇借钱难、成本高、渠道窄。一系列融资难、融资贵的新问题,已成为实体经济转型与发展的阻碍。
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融资秩序。近一段时间,不少银行大量借助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通道”业务,无形中形成企业获得融资的“买路成本”;一些理财产品、融资方式“创新”,不仅没有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反而沦为规避宏观调控、信贷政策的妙方,仅仅充当银行与企业间的资金“二传手”。
来自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大企业不再专注于主业,而是热衷将上千亿资金投向理财产品,再通过金融机构向紧缺资金的企业放贷,模仿银行向不易获得贷款的企业赚“利差”。
尽管货币信贷总量不小,尽管市场整体“不差钱”,但由于理财产品资金运用不能与实体经济对接,企业经历的融资环节却越来越多。不仅如此,部分资金最终还投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及过剩产业,融资的低效率更带来潜在的风险。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也将于近期出台配套办法。但如何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做好企业融资市场的规则制订,打破既得利益机构的约束,将考验调控者的勇气与智慧。
让金融之水流向实体经济,一直以来都是众多企业的迫切呼声。从央行发布的我国二季度企业家调查来看,目前多达49.5%和19.3%的企业家仍表示资金周转“一般”乃至“困难”。下一步,要确保政策尽快落实、调控见到实效、问题标本兼治,破解融资“既贵又难”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