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场内指数基金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净申购,但ETF类产品上半年依然以全面缩水收官。记者昨日根据WIND统计显示,八成ETF类产品上半年遭遇净赎回,今年刚刚成立的新产品成为净赎回重灾区。与此同时,部分产品成交量连日为“零”,几乎失去交易功能,成为场内“僵尸基金”。好买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曾令华等业内人士表示,业绩不及预期是此类产品频遭净赎回的主要原因,但其前途并未一片黯淡,近期或将迎来投资机会。
八成ETF遭遇净赎回
上半年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下挫3.20%和9.59%,但创业板指数表现依旧坚挺。根据银河证券数据,易方达创业板ETF收益高达7.48%,该基金上半年基金规模增长高达63.5%,成为所有ETF产品中规模增长之最多的基金。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份额由去年年底的60.48亿份增长至今年6月底的80.87亿份,期内增长20.39亿份。此外,还有15只产品份额在上半年也出现一定净申购。份额增长最多的ETF基金,也是唯一实现10亿份以上份额增长的基金。
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像上述产品那样幸运,多达八成产品上半年规模出现大幅缩水。统计显示可比81只基金中,上半年遭遇净赎回、份额缩水的ETF基金共计65只,占比为80.25%。其中在深证证券交易所运作的有28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运作的有37只。65只基金的净赎回份额总计69.06亿份。其中,今年新成立的产品成为规模急速瘦身的重灾区。今年4月刚刚成立的银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分级基金惨遭赎回,规模急速瘦身,由成立之初的3.03亿份缩水至现下的2676.08万元,规模缩水程度高达91%。同时,银华基金旗下的银华上证50等权ETF及ETF联接基金的规模也仅剩2968.03万元和1338.43万元。
部分产品成“场内僵尸”
在资金撤离的同时,场内基金的人气也在逐步退潮。记者昨日根据WIND统计显示,昨日25只LOF、11只股票型ETF、8只传统封基以及部分分级基金昨日成交量为零。
ETF类产品中,昨日成交量最高的为华泰柏瑞沪深300、华夏上证50ETF以及易方达创业板ETF,分别达到7.22亿元4.30亿元以及2.59亿元。而达成中证100ETF、建信上证社会、博时超大盘ETF等6只产品,昨日成交量均在1万元以下。LOF产品则是交投清淡的重灾区,成交量最多的为博时稳健回报A,但成交金额也仅为2976万元。排名紧随其后的长盛同益成长、兴全轻资产、工银瑞信四季等产品成交金额均在620万元以下。中欧沪深300、华安深证300等23只产品成交量在1万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东吴深证100、南方50债等产品,今年以来出现0成交量的交易日成为主流,仅有数个交易日成交量超过10万元。
主要原因是业绩不及预期
业内人士表示,指数型基金不断遭遇赎回并不令人意外,其最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业绩不及预期。前指数型基金的跟踪指数以大盘指数为主,跟踪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指数基金较少,而近些年大盘走势不振,使得指数型基金难有上佳表现。今年上半年指数型基金平均收益仅-4.33%,不及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1.05%和-0.21%的平均收益。但目前股指处于中长期的底部,已经初见黎明的曙光,投资者可关注投资机会。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曾令华认为,在海外成熟市场中,市场一般呈慢牛态势,且市场有效性较高,一般基金难以战胜指数。以美国市场为例,每年都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对冲基金无法战胜标普500指数,拉长时间来看,能如巴菲特般在几十年中战胜标普500的投资者,实数凤毛麟角。但在我国的市场,长期以来并没能形成一个明显的向上态势,且市场有效性不及海外成熟市场,这使得投资指数基金除了能在反弹初期暂时领先外,其余时间一路向下。但指数型基金的未来也并非一片黯淡。他认为目前股指处于中长期的底部,已经初见黎明的曙光。目前市场情绪处于在“绝望”与“犹豫”之间,可以坚定持有指基。
华泰证券研究员王乐乐则认为,市场的投资热点将围绕着稳增长政策所涉及的领域展开,A股短期有望小幅回升。最近几周LOF场内流通份额开始小幅增加,投资者参与热情有所改善。从产品选择来说,深证100ETF、沪深300ETF 都是把握短期市场机会的良好工具。但是中长期投资机会仍难以预期,毕竟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放缓的风险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短期经济刺激能否持续对冲经济下行仍有较大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