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讯(记者 周 琳)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14年会发布的《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10万亿元,资产管理行业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提高到主要新兴市场35%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以公募和私募为主的小概念资管体量有望达38.5万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纲要》提出打造专业高效产业链、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等9项战略举措。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4年5月,可统计的包括公私募、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在内的资产管理规模约16万亿元。
据统计,截至2014年5月底,共有公募基金管理人94家,管理规模合计5.43万亿元。基金新设立的67家子公司规模达1.6万亿元。此外,截至6月12日,已经有4503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提交登记申请,办结登记3491家,管理基金5220只,管理规模达1.96万亿元。
渠道依赖依然严重
“从基金销售开支的营销会议费、业务招待费、营销差旅费等各项开支明细构成来看,决定基金销售的最大因素仍然是渠道,基金公司的渠道依赖很严重。”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统计显示,2013年基金公司营销支出持续增加,行业营销支出合计81.41亿元,较2012年增加10.22亿元,同比上涨14.36%。2013年度和2012年度营销支出占管理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49%和25.32%。
“总体来看,规模越小的基金公司营销开支占管理费收入的比重越大,小型基金公司对代销机构依赖明显。规模排名靠后的基金公司营销压力往往很大,投入越多,越受制于银行和第三方机构等。”钱景财富研究中心主任赵江林说。
销售保有量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截至2013年末,开放式基金销售保有量仍以银行渠道最高,占比为58.41%;其次是直销机构的29.64%和券商渠道的11.79%;第三方专业销售机构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销售保有量占比仅为0.13%和0.03%。
《纲要》提出,目前资管业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各类服务机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高效完善的行业产业链。基金销售主要集中在少数商业银行,专业化投资顾问队伍尚未形成,交易、销售、估值、风控等技术系统过分依赖少数信息系统提供商,行业发展弹性不足。
“必须鼓励行业服务外包,打造专业、高效的产业链,推动资产管理机构充分运用外包服务,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讯理财客研究总监刘朝阳说。
加快市场化发展
“从根本上看,还是应在改善整个金融大环境上做文章,加快以基金业为代表的资管业市场化发展步伐。”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认为,新修订的基金法为基金服务机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加速了行业外包市场发展。
据赵江林介绍,基金服务机构包括提供基金销售、销售支付、份额登记、估值、投资顾问、评价、信息技术系统服务等各类服务机构,基金公司与外包服务机构合作,可实现行业资源整合。“基金公司把营运性质的业务交给外包服务机构,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投资、研究、创新上,能更好地发挥投资管理的专业化优势。反过来看,专业外包机构为基金提供专业化、规模化服务,能够提高基金营运效率,降低基金营运成本,更好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他说。
“未来,还应积极发展投资顾问机构,推动基金销售向投资顾问转型,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电子商务应用,推出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投资理财建议和资产配置规划。同时,针对各类资管机构需求,发挥评价机构引导作用,加快建立完善各类业务标准,便于产品开发和投资运营。”金牛理财网分析师何法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