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众多企业感融资“既贵又难” 银行的钱去哪儿了?

2014年06月16日 10:16    来源: 人民日报    

  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增贷款规模超过3万亿元,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116.88万亿元……看数字,流动性宽裕,实体经济不应“缺钱”。然而,目前仍有很多企业感到融资“既贵又难”。这一矛盾现象的背后有什么深层次原因?哪些因素阻塞了金融“血脉”?企业融资成本为何居高不下?

  记者近日带着这些问题前往江苏、浙江、山西三省的5座城市,详细调查、采访了40家银行机构和42家企业,倾听了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1.问总量——

  信贷规模增,社会融资规模减,“表外转表内”影响资金面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79万亿元,同比多增2413亿元。对于这些数字,银行和企业有着自己的看法。

  新增贷款算不算多?

  农行南通分行副行长徐小飞认为,虽然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规模创出历史次高,但这一数字不具备代表性。从银行的角度讲,往往会在上一年三四季度储备一批项目,并在一季度抓紧放款,早投放、早收益。之后贷款规模会逐步回归正常。

  浙江嘉兴禾城农商银行副行长杨宗伟表示,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新增贷款规模也在相应提高,不断创出新高或者次新高是常态。因此,一季度的信贷数据并不让人意外。

  从全国情况看,贷款在一季度集中释放后,确实有归于平稳的迹象。一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3.01万亿元,但4月份新增贷款仅为7747亿元,低于预期,也低于前三个月的平均水平。5月人民币贷款则增加8708亿元,略高于市场预期。

  仅看贷款够不够?

  在采访中,多位银行负责人表示,分析全社会的融资情况,不能仅仅看表内贷款,更要关注表外资金。

  社会融资规模包括表内融资,即新增人民币贷款、新增外币贷款;表外融资,即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票据等。近年来,随着表外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表内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有所下降,而表外融资占比相应上升。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51.4%,为年度历史最低水平。

  对一些企业来说,也开始更多依赖于银行贷款之外的融资渠道。嘉兴城投集团财务部经理金云芬介绍,他们公司目前通过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融资租赁、信托产品等渠道的融资余额达50多亿元,已超过其银行贷款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为何下滑?

  资金紧不紧,社会融资规模更有说服力。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社会融资规模8.5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5329亿元。

  据分析,社会融资规模之所以减少,与“表外转表内”的结构变化有关:以信贷为代表的融资占比上升,而表外融资则不断萎缩。然而,表内融资增长却一时弥补不了表外业务减少的缺口。

  嘉兴银行副行长章张海说,近两年来,各家银行相继开展了各类表外业务,且规模较大。今年企业普遍较谨慎,减少了大规模扩张,加之受监管因素影响,银行逐步收缩表外、同业业务,从而减少了社会融资规模。嘉兴银行今年以来的表外融资就下降了12亿元。

  总体看,加强信托监管、严防影子银行、规范同业业务的政策文件近来陆续出台,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非银行信贷融资受到遏制,规模大幅下降。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仅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汇票三类融资,累计就比去年同期减少4638亿元。

  2.问结构——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企业抱怨贷不到款,银行感叹有钱贷不出

  在调研中,众多银行和企业集中反映,融资难融资贵更多体现的是结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当前信贷存在结构性紧张,不同企业间苦乐不均,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身处融资难且贵的困境。

  据了解,当前,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一方面企业的有效融资需求减少,另一方面银行的风险偏好下降,更加“惜贷”“慎贷”,部分企业获取信贷资金的难度在增加。

  不缺钱的企业不贷款,缺钱的企业贷不到款——

  在江苏、浙江,不少银行和企业坦言:现在企业普遍存在观望、等待情绪,越是经营状况好、不缺钱的企业越不敢投资,融资需求量少;而越是面临转型升级压力、资金链紧张的企业越需要信贷资金,而银行往往对这类企业避之不及。

  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小平说:“现在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因此企业贷款需求下降,以我们为例,获得的银行总授信是30亿元,但目前只使用了不到7亿元。”

  而在煤炭资源大省的山西,受到煤焦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更为明显。工商银行山西分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受到市场因素和经济不景气影响,山西众多洗煤厂、钢贸公司等小企业,面临亏损和倒闭。仅工行山西分行的煤炭上下游、钢贸行业小企业客户贷款就分别比高点时减少31亿元、4.1亿元。

  “由于煤焦行业的不景气,部分企业出现信贷风险,今年总行已经收紧了我们的审批权限,信贷规模也缩减了。”建设银行山西分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安向明告诉记者。

  缺钱的是哪些企业?中信银行嘉兴分行副行长吴永明说,现在缺钱的企业,一是正经受转型阵痛困扰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二是在上一轮经济周期中,盲目低水平扩张的企业,产能上来后,突遇市场环境恶化,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贷款周转;三是主业“空心化”的企业,前两年以主业为平台融资投向房地产和矿产,遇到市场波动,资金链很紧。

  银行风险偏好下降,纷纷追逐眼中的“优质客户”——

  “前几天去一家公司,到那儿发现已经有3家银行在场了。”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行长无奈地说,“银行现在找客户的压力也很大。不放贷是坐以待毙,放贷有风险,但毕竟还有赚钱可能。”

  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大多抱怨,对将贷款投向何处感到茫然。比如在南通,纺织类和化工类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60%—70%,这些行业都是产能过剩行业,可以放心给贷款的企业就非常有限。

  银行之所以如此,也不难理解,其目前面临的风险显而易见。吴永明说,经济下行使得银行的信贷质量承压,发生行业性、区域性风险的可能性增大。以嘉兴为例,以往过度融资、担保圈复杂、对外投资巨大的授信企业风险开始显现。

  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成为吸收信贷资源的“海绵”——

  企业抱怨贷不到款,银行感叹有钱贷不出。那么,新增的信贷资金都去哪了?调研中发现,银行资金又开始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回归。据江苏银监局调查,今年一季度江苏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新增1839亿元,同比多增300亿元。其中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贷款分别新增867亿元、691亿元。

  多家银行负责人坦言: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收益率高、风险小,对资金价格不敏感,依然是银行眼中的“香饽饽”。如常熟市保障房开发建设公司去年成立,作为国有独资公司主要从事城中村改造,已是银行较为关注的客户。目前已经获得银行8—10年的中长期授信26.5亿元,利率在基准利率水平下浮10%。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