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下旬的“钱紧”还历历在目,今年的年中考核又将临近,各银行的揽储压力近日再次增大。不过,今年恐怕很难再出现银行争相推出超高收益理财产品争抢存款的情况了。对于本次“中考”,不少银行从四五月份就开始未雨绸缪,做足了准备。此外,市场流动性的宽松预期、理财产品收益水平的整体回落、监管机构的有意限制,都使得银行“血拼揽储”的疯狂景象难以再次上演。
理财产品收益低于去年同期
与5月相比,6月份的理财产品在收益上略有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5.5%左右,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在6%左右的较常见,部分银行也推出了预期收益高达7%的理财产品,不过占比很少。
“今年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比去年同期的略低。业内人士称,为了避免去年6月出现的钱紧问题,四五月份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揽储了。再加上政策方面的作用,现在资金面上没有去年那么紧张。”在一家国有银行网点,大堂经理解释说。相比之下,互联网宝宝产品的收益全面下跌。截至6月12日,宝宝产品收益率大多在4%左右徘徊,只有零钱宝、活期宝、掌柜钱包等有限几款产品坚守在5%之上。
失去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今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持续下滑。据统计,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从年初5.7%以上的水平持续下滑至5.2%。
银行提前“预订”大额存款
从财经大学毕业的林女士,最近正忙着联系朋友凑一笔1000万元的存款,只需在银行存两天,便能得到每天3‰的利息。“我在银行工作的同学晓得我有些存款,5月初就开始跟我商量。”林女士说,一个同学开出了日息3‰的价码,存款1000万元,6月30日存入,第二天便可转走,两天可获得6万元“存款费”。
据记者了解,在季末、月末和年末花钱买存款的情况一直存在,虽然这种做法违反监管规定,但在银行业界却屡见不鲜。一些银行的支行为了完成任务,到市场上买存款,日息一般在3‰~6‰之间,产生的费用则通过营销费用走账。这也催生了像林女士这样专门在考核时点给银行做“冲量存款”的熟客。
而在外资行方面,从4月开始就有银行通过上调外币定存利率来揽储,随着中考临近,近期利率上调幅度还在加大。记者了解到,花旗银行在6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对客户的新增美元资金推出利率限时优惠,起存金额为1000美元,3个月期限利率由原来的0.2%提高至1.2%,而6个月期限利率由原来的0.9%提高至1.5%。利率上调幅度最大的为南洋商业银行,其中3个月、6个月和13个月的美元定期存款利率已由原来的0.6%、0.95%和1.5%大幅提高到1.9%、2.2%和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