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自贸账户体系探路金融创新开放

2014年05月23日 07:0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张莫 蔡颖 姚玉洁 北京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中最为关键的核心一环被打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2日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风险审慎管理细则》。两项《细则》的落地,意味着自贸区有利于风险管理账户体系的政策框架已基本成型,为在试验区先行先试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金融领域改革提供了工具和载体。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正是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整个金融创新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尤其是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和金融市场开放。“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会在试验区内形成一个与境内其他市场有限隔离、与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接轨的金融环境。

  “这一账户体系建立后,首先会使贸易投资金融各项交易能够实质性地开展;其次是有助于金融改革和业务创新顺利实施;三是有助于控制区内的金融风险,该体系可以有效阻隔境外资金对境内市场的冲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称。

  具体而言,《业务实施细则》明确,上海地区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分账核算单元,为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区内主体提供经常项目、直接投资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三部分的投融资创新相关等业务的金融服务,以及按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为境外机构提供的相关金融服务;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机构账户,以及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按宏观审慎的原则实施管理;对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含区内)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根据有限渗透加严格管理的原则,按跨境业务实施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局长张新表示“自贸区账户体系为后续改革提供操作载体和空间。自由贸易账户为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后续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今后,证券、保险等监管部门均可利用这个载体和工具,对相应的改革予以推动和开展,不再需要人民银行出台相应的账户细则。”

  实际上,监管层对这一账户体系的设计也十分谨慎,目的是为了防范境外和自贸区内的金融风险传向境内非自贸区域,通过分账核算系统监控目标账户资金流动,则是为了防止热钱流入。

  据悉,自贸账户体系“靴子”落地前,不少银行都在做相应的系统测试和准备,并配合央行做过四五次验收工作。浦发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副行长王建新透露:“整个账户体系会区分公司、个人、金融机构,会细分客群,同时还会对自由贸易账户做区内和区外的划分,居民和非居民的自由贸易账户区分,在自贸区要实现资金自由划转是需要相应条件的。我感觉,央行的思路应该还是立足于看资金用途,看客户本身,资金要支持实体经济,而不是纯粹的套利。”

  张新也特别强调,在自贸区推动的与投资贸易便利化相关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分类别、有步骤、有管理”的可兑换,而非“完全的可兑换”。“对一些短期资本流动和外债等方面仍会继续实施相应的管理;对于拟推动的改革措施,按照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的原则有步骤地推动可兑换。”他说。

  “为稳妥推进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各金融机构在提供自由贸易账户相关金融服务时,应从本币起步,条件成熟时再扩展到外币。自细则发布6个月后,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将对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择机启动外币业务。”张新表示。

  另外《风险审慎管理细则》指出,在宏观层面,将根据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继续执行全国统一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根据资本充足率管理、流动性管理、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等实施统一监管,同时还将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防范异常资金流动等金融风险。在微观层面,对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含区内)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将按跨境业务管理,并进行相应的真实性审核。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先后发布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外汇管理等5项实施细则,上述《业务实施细则》和《风险审慎管理细则》两项细则的出台也标志着央行支持自贸区细则基本出齐“自贸区已经出台的和投融资便利化有关的各项金融改革措施也将催生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大量需求,这种需求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各种跨境金融服务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要求其提升相应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不过,也有银行内部人士表示,根据两项《细则》和相关规定的内容,分账核算系统还需要在细节上做进一步修改,以待央行最终验收,而这个过程还需要一定时间。不过一旦完成后,银行就可以开始探索为跨国企业提供投融资便利的各项业务,创新空间非常大。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