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之"互联网金融论坛"成功举办

2014年05月12日 17: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2日讯 2014年5月10日下午3点,为期三天的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中最受业界瞩目的话题“互联网金融”在此次互联网金融分论坛中被充分探讨。承接上一场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关于货币理论的主题演讲,话题回到互联网金融的现实,来自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国内外互联网金融领军人物、学者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创业者等一千多位与会者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一起见证了这次充满思想撞击的行业盛会。虽然历时仅两个半小时,但十位发言嘉宾的精彩观点使会场掌声不断,回味隽永。

  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改革——发展新征程”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承办。其中,“互联网金融分论坛”是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与中国电子银行网共同主办。早在2012年4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就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研究、产品开发与孵化的学术机构——互联网金融实验,这为此次分论坛注入了更多的学术气息和植根行业但又在行业之上的观察者视角。

  这也能从此次分论坛的主讲嘉宾阵容上窥得一斑——此次“互联网金融”分论坛由中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局长廖岷主持,其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带动了九位论坛嘉宾的精彩互动,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法规部副主任王科进、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马蔚华、阳光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维功、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Lending Club联合创始人Soul HTITE以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廖理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

  正如廖岷在开场中所言,“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猛的领域,它发展的速度可能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和互联网金融绑在一起”。也为了满足日趋旺盛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也在2014年开设了金融专业硕士互联网金融研究方向,在分论坛的第一个环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康以同宣布清华五道口金融专业硕士互联网金融方向项目正式启动。

  

  廖岷

  在嘉宾探讨环节,来自监管层的樊爽文副司长、王科进副主任分别从行业高度鸟瞰目前的业态,互联网金融脱离不了金融的本质,这与传统金融并非对立关系,都需要尊重金融行业的规则。而马蔚华直接厘清了互联网金融的边界,他说:“我觉得真正的意义就是用互联网这个技术形式做资金的融通,凡是这个都应该叫互联网金融”。来自财付通的赖智明提出了“去中介化和连接一切的概念”,如廖岷总结的,这其实在提醒传统金融机构,更好的做好你和客户之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中不同领域来宾都提到的担忧来自于人才。

  行业渴求互联网金融人才

  诚如康以同副院长在分论坛中所言,“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快速扩张,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人才急缺、特别是兼具互联网思维与金融专业的人才缺口,成为目前互联网金融领域实践中众多机构的共同挑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创始之初就设定了“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的办学宗旨,康以同副院长说,“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中国第一代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为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监管机构输送急需的人才”。

  在多年积累的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开设了这一创新型课程,具体包括金融统计与计量、互联网金融发展史及相关商业模式等课程。

  最后,康以同介绍,该方向将从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2013级硕士开始实施,也就是说2015年7月份以后将陆续有该方向的研究生毕业。

  

  康以同

  互联网金融本质依然是金融

  作为今年国内顶级互联网金融论坛,来自监管层领导针对当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互联网金融创新等热点问题,纷纷表示要全面推进金融改革、构建稳定而高效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从而有效推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非对立的关系,本质依然是金融。他指出,“快鱼吃慢鱼”的互联网生存法则,在金融领域并不适用,只有审慎、稳健才能走得更远。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秉持开放、平等、分享、协作的互联网精神,使广大的金融消费者能够更加安全、便捷的前提下来实现自己的金融服务需求,应是所有从事金融服务业企业所追求和必须重视的。

  

  樊爽文

  中国银监会法规部副主任王科进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互联网多方面改变了传统银行服务模式,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信息传递、信息分析、应用方面的改变,但并没有改变银行服务的本质内容和要求。互联网技术在银行服务中的应用同样会带来新的风险,需要加强防范,使互联网在金融中的应用在规范中良性发展。

  在监管思路上,他表示,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第三方支付机构应该把握好“效率”和“安全”的平衡,让客户更便捷也能更安全。

  

  王科进

  金融机构:放下身段,更加人性化

  前招商银行行长、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则表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最本质的关系是优势互补、相辅相成。这方面有挑战,但更主要的是对双方都有利。他认为,目前互联网金融对现实的金融份额分流其实并不大,但是新的互联网金融的很多做法,却非常值得传统银行学习。

  

  马蔚华

  作为银行业另一代表,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表示,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最大的启示,就是银行应该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来更好地服务客户。他坦言,银行业应该放下身段去服务,重视“屌丝”群体的聚集效应,积极吸收基层小型客户。

  

  樊大志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维功在本次论坛上也表达了来自保险业的声音,他表示互联网应该更加符合人性。

  

  张维功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份子,来自美国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的联合创始人Soul HTITE表示,Lending Club并不是跟银行业竞争,而是帮助它做得更好。他说,“我们不是传统银行业的竞争者,而是催化剂和合作伙伴。”

  

  Soul HTITE

  互联网金融创新:风控信息安全是核心

  同时,来自互联网方面代表,腾讯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表示,开放平台将会为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提供更多的商机和更为广泛的用户互通。他指出,互联网金融未来将是普惠金融的方向,并孕育着更多创新的机会。他坦言,创新会运用到很多社交化的元素,但最核心还是要有非常强的风控。

  

  赖智明

  而在谈到网络信任体系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意义时,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在本次论坛上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完善的网络身份认证体系和征信体系。季小杰称,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最大区别就是互联网属性,网络身份确认、线上融资信用风险、假冒网站、交易欺诈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源于网络虚拟化而带来的信任问题。

  廖岷以他最近的一次有惊无险的飞行经历总结了这场时长180分钟的激烈探讨,他希望互联网金融的飞行能够真正做到安全稳健,而在飞行途中,一定需要信息披露,告诉客户发生了什么事情,风险在什么地方,“而且最好是双语的风险提示”,廖岷幽默提示,“任何一个行业信用的建设是非常难的,但是被破坏却非常快。所以,每个行业必须非常非常的爱惜它的声誉。”(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