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全民红包"胜过减免税 部分资金来自"三公经费"压缩

2014年05月12日 07:31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作为内地首个发放“全民红包”的城市,三亚引起全国关注,许多其他城市的网友一片艳羡,但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这一重大决策是怎样出台的?基于什么原因,发放的依据是什么?钱从哪里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三亚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刘锡安和部分经济学家进行了专访,对这些问题进行解读。

  在众多质疑中,三亚市财政能否持续支撑“全民红包”的问题,最贴近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对此,5月8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三亚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刘锡安进行了专访。

  主要基于物价考虑 发放效果好

  NBD:作为内地首个城市,三亚在2010年下半年第一次全民发放物价补贴,政府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谁提出的这个想法?定价标准和发放群体是如何确定的?

  刘锡安:三亚的物价一直偏高,2010年那段时间全国物价都涨得厉害,当时国家发改委有一个要求对低收入人群发放物价补贴的政策。我们当时主要是落实政策,鉴于三亚市整体物价水平较高,整体收入偏低,三亚市政府就临时性地发放物价补贴,并把补贴范围扩大到所有户籍人口和一部分长期在三亚生活、服务的人,比如交纳医保3个月以上的人群。

  2010年下半年的发放标准是每人180元/半年,我们的考虑是每人每月30块钱,也就是每天有1块钱的补贴,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起到抵消物价上涨的良性作用。

  NBD:您刚才提到三亚人民收入不高,能否大致介绍下平均水平?

  刘锡安:据国家统计局三亚调查总队的统计数据,三亚市今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累计上涨3.8%,比全国同期高1.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3%。而三亚的城乡居民收入相对较低,2013年三亚的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为25460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9795元。也就是说,三亚城镇居民平均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在2000元左右,已经非常低了,但三亚的房价、物价甚至超过一线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很大。

  NBD:发放的效果如何?

  刘锡安:我们在2011年以后觉得这个政策的效果很好。第一次发放,一些居民看只有180元钱都不申报,后续有不少人想补申。我们在后来一段时间的调研发现,很多群众对这个补贴有一种预期,就觉得可以坚持下去。

  我们对外公布的常住人口约68万,本地户籍人口64万,这9次物价补贴的申请人数从51万上升到62万,每次都比上次多。其实,对经济条件较好的人来说,这笔钱更多是对三亚的归属感,对经济条件较差的人来说,这笔钱确实能缓解他们的压力。如果一家五口人每人720元,一年就有3000多元,都可以配置一些家庭的固定资产了,效果就非常明显。

  今年全年预算为4.5亿元

  NBD:2010年到现在发放了9次,是不是已经作为常规项目纳入财政预算了?期间是否有过政策变动?

  刘锡安:2011年国际旅游岛政策落地后,三亚经济有大幅增长,每年的财政收入超出之前的“十二五”规划和预期,为我们储备了比较大的财力。

  目前,这种给市民 “发红包”的举措已不是一开始时的临时性补救措施,而是变成了常态,已经把这部分资金作为财政资金预算化了。在2011年编制“十二五”规划时,我们在2012年~2016年重点民生规划中,把物价补贴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规划,每年财政预算都会为物价补贴预留资金,市人大也会把它作为重点民生工程优先考虑财政预算。基本上现在发放时间比较固定,上半年是4、5月,下半年是8、9月。

  我们每年会根据当年的财政统筹,考虑拿多少钱来发放物价补贴,今年全年预算为4.5亿元。如果今年旅游形势好,经济增速快,就会在标准上有所提升。

  在这9次发放中,政策也有回调。2012年发放时就没有把农垦系统纳入,但考虑到尽管农垦系统的人户籍不在三亚,社保、医保却交在三亚,我们又把他们纳入发放范围。如果经济形势不好,我们就有可能把范围缩小到只给低收入人群发放补贴,完全不发的可能性不大。

  部分资金来源于三公经费压缩

  NBD:形成常态后,三亚市政府每年都要发放上亿元的物价补贴,这笔钱从哪里来?

  刘锡安:物价补贴的资金主要从通过旅游得到的价格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以及公共财政里出,“三公消费”缩减后,我们也有更大的资金空间。

  以2013年为例,三亚向游客收取的价格调整基金约1.7亿元,其中大部分用到物价补贴。还有一部分资金来自上年财政清算出来的剩余储备资金,我们经过评估后再用到这上面。从海南建立国际旅游岛后,三亚的财政收入增长很快,我们有一定的财力来承担这笔资金。如果未来三亚经济增速放缓,我们也有可能会根据财政状况调整发放资金和范围。不过从目前形势看,三亚的经济仍保持上行,政府具备这样的财力储备。

  NBD:如何保证补贴发放的公平公正,是否有第三方监督机构?

  刘锡安:2010年第一次发补贴的时候,要先靠基层统计信息,再拨款给他们去发,这样难免会有一些不公的情况。

  自从2011年开通财政综合直补系统后,钱直接通过银行转进申领人的账户,基层单位只负责收集信息,然后我们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排查,避免出现重发的情况。所有申请人都要用身份证、户口本登记,和公安局记录的信息比对,这样就避免出现冒领的情况。

  我们这次要求大家重新登记申请信息,也是为了将一些已迁出或亡故的人排除在补贴范围外,从而保证更公平公正。信息都会在网上公开,纪检、审计等部门随时可以检查监督。

  减税免税操作性不强

  NBD:贫富差距不同的人却领一样的钱,这种方式公平吗?

  刘锡安:事实上,物价上涨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种压力,低收入家庭也有其他方式的系列补贴,例如,住房困难的有住房补贴,经济困难的农民会有种苗补贴、农资、农田补贴,低保户有低保的补助安排,补助标准也在逐年提高。

  我们的确考虑过很多种方案,但操作性不强,效果也没有现在这种方式好。比如减税免税,我们没有直接的渠道和法律规定去直接减税,也不方便做预算。

  实际上,尽管物价补贴的数额不多,但其影响范围大、意义深远。一是能让三亚人有归属感,即使一些人身在外地,但只要户籍在三亚,就能申领补贴;二是能让从外地到三亚工作的人对三亚有认同感,只要在三亚交过一段时间社保,证明是在这边长期工作、生活的人,也可以和三亚居民一样领取补贴。所以我们觉得这种均衡、全面的发放方式在这个阶段的积极效应十分明显,会在财力范围内适当发放。

  NBD:除了通过直接发“红包”这种补贴方式,三亚市政府还有哪些手段来调节物价?

  刘锡安:以前政府多采用间接的调控手段,例如针对生产环节有“菜篮子基金”,针对流通环节有“平价超市”。这些措施都是针对消费前端的补贴,对平抑物价能起到一些作用,但缺乏一种直接的补贴。

  我们发现,三亚本地居民还是倾向于去农贸市场采购果蔬,去平价超市的反而是过来旅游的外地人,补贴的效果不明显,老百姓还是觉得物价高。这时候采取一些直接方式效果可能会更明显,给市民发补贴就是一种直接的调控手段,把钱交到老百姓手里,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其实,这些方式对物价的调控属于综合影响,我们的目的是缓解物价上涨带给居民的压力,而不是控制。我们会对这些手段进行评估和调整,如果觉得哪种效果不好,就可能减少投入,效果好,则加大投入。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