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3年财报批露进入尾声,众多上市公司从政府获得的大量“红包”也逐渐浮出水面,凭借政府补贴,不少业绩欠佳特别是即将退市的企业得以翻身。
“实际上,财政补贴在国外也较为常见,主要是扶持创新型产业发展,弥补其在产业发展前期资金缺乏、实力弱小的劣势,但这些企业的未来成长性值得期待。”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说,“事实上,在我国的实践中,政府往往通过财政补贴对一些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进行补贴,这种‘乱贴’行为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近四成ST上市公司
借补贴“保壳”
从各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看来,2013年上市公司从政府获得的财政“红包”大幅飙升。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已有1413家公司披露去年获得财政补贴的情况,合计金额高达783.98亿元,平均每家获得5500万元。而2013年2370多家公司合计获得补贴为1067.83亿元,平均每家在4500万元左右,同比增幅约22%。
记者注意到,财政补贴已经成为一批ST公司“保壳”的关键“法宝”。据同花顺数据显示,目前已披露年报中,48家ST公司中,已有近四成、超过18家ST公司公布获得政府财政补贴支持,正是这一笔“横财”,让大部分ST公司成功“保壳”。
*ST株冶2013年年报显示,其2013年净利润2321.44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321.06万元。2012年净利润-61984.42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1996.92万元。扭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公司收到环保综合治理补助资金8948.00万元,收到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即征即退增值税6443.63万元。”
此外,备受关注的*ST南化预计4月15日披露2013年度报告。此前其公告称,公司收到南宁市财政局经营性财政补贴2.9亿元,该经营性财政补贴计入公司2013年度损益,预计2013年度净利润、期末净资产为正值。此前,ST南化曾于2010年因获得政府补贴达3.3亿元之巨,而从退市风险中成功存活。
地方政府与ST企业
成利益共同体
据记者了解,一般而言,地方政府财政补贴主要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导向,投向未来的新兴产业以及与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如节能环保、文化传媒、动漫以及高科技创新产业,或者医药、医疗器械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
据记者观察,违背补贴原则的财政“乱贴”现象并不罕见,甚至对于一些常年亏损、处于国家过剩产能类目的企业,地方政府也对其不离不弃。
重庆钢铁就是如此。重庆钢铁历年公告显示,近两年来,重庆钢铁获得政府补贴近24亿元,其中2012年,重庆市财政局及重庆市长寿区财政局分别对重庆钢铁拨付了15亿元、5亿元补贴;2013年,重庆市长寿区财政局对其拨付财政补助资金3.55亿元。
虽然近24亿元财政补贴都计入当年的损益,但此举仍无法撼动重庆钢铁巨亏的现状。其2013年年报称:“因铁矿石价格高位、下游需求回落、产量增长过快、钢材价格大降,导致公司去年净亏损24.99亿元。”
政府不惜为一些业绩不好、即将退市的上市公司拨付大额财政资金,究其原因,“是因为上市公司已经和地方政府的政绩挂钩,上市公司不仅给地方政府带来客观的税收,从另一个层面讲还是地方政府的‘面子工程’。实际上,地方政府和上市企业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
退市制度有望纠偏
就像维持高关税会使贸易失衡一样,对上市企业进行补贴也使市场失衡。专家认为,政府对ST公司进行补贴,实际上是用服务老百姓公共事业的税收挽救劣质资产,有违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地方财政的“乱贴”不仅会扭曲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也会间接地误导企业投资的合理方向,成为市场调节机制失效的主要因素。
专家认为,制度性漏洞的存在是地方政府财政“乱贴”源源不断的根本原因。“完善退市制度,可以有效遏制财政资金冒充净利润干预市场。”郑宇洁说道。
记者了解到,长时间以来,主板的退市制度只考察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指标,即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则暂停上市。因此,不少上市公司一旦获得财政资金的补充,便可轻松实现净利润正值。
“财政补贴主要操纵的是净利润指标,但不可以改变净资产值。新的退市制度以2012年为起点,并于2014年年底全面生效,上市公司净资产连续两年为负,即可启动退市程序。届时,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或失去‘保壳’的功效。”一家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告诉记者。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