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行业今年到了兑付高峰期,但屡屡违约让市场颇为担心。中国影子银行究竟有多大体量?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原局长吴晓灵给出了答案: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超过GDP的40%。
吴晓灵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发布的《中国金融政策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国体系内影子银行规模达5.16万亿元,与2012年末的3万多亿元规模相比,增速显著。
“中国的影子银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体系内的影子银行;另一类是在体系外的影子银行。”吴晓灵介绍,包括信托在内的有牌照但监管不足的机构与业务是中国影子银行的主体。
吴晓灵坦言,目前影子银行业务的最大缺陷是没有民事法律关系。正因为法律关系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导致市场运作混乱,风险责任不清。投资者不愿意承担风险;机构为维护声誉,采用各种办法来实行隐性或显性的刚性兑付。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主要是由非银行金融机构来代理。此外,影子银行还存在市场运作混乱、刚性兑付严重、有效监管缺乏等问题。
不过,影子银行业并非一无是处。吴晓灵表示,影子银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直接金融,对银行信贷起到补充作用,这也契合中国近年来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努力。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刺激政策信贷大量投放,导致大量社会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这也是影子银行快速发展的一个客观原因。
针对于如何监管影子银行,吴晓灵认为,中国影子银行应置于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的长远发展前景下分析,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不断完善与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