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性调整有效推进,部分实体企业经营不善风险正加速向金融领域传导。最近一段时间,浙江萧山部分企业陷入互保圈陷阱,融典投资等多家有限合伙私募基金风险暴露,P2P网贷平台风险事件频发,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当前我国金融运行风险增加存在一定必然性。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滞后进一步恶化金融资产质量。由于我国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对相当部分金融资源的无效占用,使得整体金融配置效率低下,威胁到整体金融资产的质量。截至2013年末,我国十大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494.09亿元,同比增长19.47%,显示出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下行趋势较为明显。二是影子银行规模过度扩张增加金融运行风险。不受监管或监管不足的影子银行规模迅速扩张,相当部分资金投向与信贷政策导向背离,增加了资金错配、低配的可能,放大了金融市场运行风险。2013年我国新增信托贷款1.84万亿元,约为2008年的5.8倍。三是全社会金融投资行为激进与风险自担能力低下存在冲突。一方面是在购买财富管理产品存在跟风行为与盲目性,相当多金融市场投资者并不了解产品实际情况就轻易做出购买决策。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高收益财富管理产品投资者的风险自担能力低下,若发生兑付风险,往往会采取过激或群体性行为。四是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同业业务、表外业务的急剧扩张,虽然是金融机构趋利动机下金融创新的结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金融机构经营的稳健性还存在问题,增加了金融风险跨市场、跨行业传染的可能性。
应该看到,当前部分领域的金融风险逐步释放,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金融稳健运行。追本溯源,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金融风险仍来源于实体企业的经营不善。企业经营陷入危机并引发相关金融资产质量下降,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市场净化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同时,部分领域金融风险释放的过程,也是投资者金融风险教育的过程,有助于培育金融市场的合格投资者,并奠定未来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基础。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没有理由运用公共资源让全社会为少数投资者的冒险和激进行为“埋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带来阵痛。僵尸企业的关闭,有可能会引发社会就业问题。财富管理产品本息受损,将会影响到部分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和投资消费决策。房价回落,将会刺破中产阶层的财富幻觉。这些阵痛,在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过程中无法回避,同时也通过各种形式给予部分微观经济主体深刻的教训。因此,无需过度焦虑局部领域的金融风险释放。而且,毫无疑问,金融风险释放后的我国宏观经济将可以“轻装上阵”,未来运行必然更加稳健。
但即使如此,仍需谨慎处置当前各类型的金融风险,避免处置不当造成金融风险扩大和外溢,伤及运营正常的企业,并挑战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就目前看,有关部门需要高度关注以互保为链条的担保圈风险扩散,以及以同业业务为纽带的跨金融市场风险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