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活期存款的挤压正在显现。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居民活期存款累计增长2292亿,较去年同期少增6706亿;而反观货币基金方面,截至2014年2月底,货币基金较2013年底增长6754亿元。
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吸引“存款搬家”势头,银行反击互联网金融产品再升级,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到宝宝行列,不仅收益盖过互联网宝宝,而且功能更胜一筹,成为吸引客户资金回流的有力武器。
活期存款流向宝宝
银行揽储压力增加
工资加上奖金金,市民张先生的工资卡里每个月至少有8000多元进账,半年下来就是几万元,在凑满5万元的整数前,这些钱作为日常生活开支的“备用金”,一般都以活期的方式存放在银行的账户里;自从余额宝出世后,高流动性加上相对高收益,使得张先生账户里的活钱立马变成了货币基金,账户里只剩下几元钱的零碎了。眼下,更多的人都像张先生那样,把活期里的余钱转成货币基金的份额了。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底居民活期存款累计增长2292亿,较去年同期少增6706亿;而反观货币基金方面,截至今年2月底,货币基金较2013年底增长6754亿元。货币基金增长规模和居民活期存款少增金额高度吻合。
对主要靠利差盈利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活期存款无疑是成本最低、最为优质的资金来源。然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这一廉价资金正面临流失压力。最新数据统计,16家上市银行中,光大、招行、交行、工行、中信、民生、宁波、中行、平安9家银行出现活期存款占比下降的情况。
除了活期存款占比回落之外,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火热也让银行揽储变得越发困难。相关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16家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为70.42万亿元,同比增长9.98%,较2012年的12.47%放缓了2.49个百分点。
银行推出宝宝类产品
功能多样掀起暗战
面对“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强势“入侵”,一向“高大上”的传统银行业坐不住了。为反击互联网宝宝,等多家银行都陆续推出类似的“宝”类产品,而且收益和功能更胜互联网宝宝一筹。
继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推出首批类余额宝产品后,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也紧随其后,于近日推出了更具创新性的“宝宝”产品,功能和便捷性进一步升级。
比如兴业银行的掌柜钱包最低1分钱起购、当日购买无上限,当日回购上限为3000万元,方便大笔资金的调用。此外,这款产品也是通过线上购买,支持24小时交易,赎回资金即时到帐。以4月28日为例,掌柜钱包的7日年化收益率达5.79%,高于当日收益最高的互联网宝类产品百度百赚利滚利的5.56%。
平安银行的宝宝类产品平安盈收益也颇有优势。近期7日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相比宝宝类产品的收益完全没有劣势,而且资金也可以随时赎回。记者在线查询了平安盈4月28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5.628%,相比近期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高出不少。
民生银行和广发银行的宝类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则在5%左右,赎回即将到账。
而中信银行最近推出货币基金产品“薪金宝”,最大的亮点就是申购赎回全自动,并可直接在ATM上取现。这一便捷性成为银行活期存款的替代品。
互联网“宝宝”功能受限
金融格局或生变化
与此同时,以余额宝、理财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宝宝”却开始收紧大额赎回,转账、消费等功能受限,劣势初显。这场“宝宝”产品大战打到现在,余额宝们似乎开始显现疲态,尤其是T+0的赎回优势不再。
4月27日,百度百赚和网易现金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已跌破5%,分别为4.895%和4.976%。而到29日,百度百赚收益率持续下跌至4.862%,网易现金宝虽有小幅上涨,但也徘徊在4.992%左右;与此同时,余额宝和理财通的收益也在5%左右。
除了高收益的优势渐失,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高灵活度也受到了考验。余额宝和理财通近日纷纷更改了赎回规则。余额宝方面发布的公告显示,自4月24日起,转出日累计超过5万元的,将默认为普通转出。在转出时间上,如果用户在工作日15点前申请转出,到账时间为下个工作日24点之前;15点后申请转出,则是在下两个工作日24点前可以到账;如果在非工作日申请转出,也会在下两个工作日24点前才能到账。
目前,收益率持续下滑和资金灵活度受限,这些都使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之路看起来困难重重。而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通过调整优势则体现的更为明显。加之,互联网理财产品始终在安全性方面有所欠缺,因此不少用户开始将资金重新转回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