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战略要准,要坚守‘服务区域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居民’的定位,努力做到坚持‘草根’筑特色,专注‘小微’谋发展。”4月24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4年城市商业银行年会上表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年,城商行要主动突破制约发展的各种矛盾和瓶颈,加快改革转型。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城商行总资产15.9万亿元,存款余额10.75万亿元,贷款余额6.58万亿元。主要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不良贷款余额619.21亿元,不良贷款率0.94%,拨备覆盖率290.02%。
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源头活水,城商行要大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尚福林指出,城商行要创新商业运营模式。探索以实体经济客户需求为中心,与客户共赢发展的商业运营模式。同时,还要创新金融服务措施,增强支持动力。
与其他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城商行具有不可比拟的地域优势。如何结合国家和本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优化城商行自身信贷结构,保持信贷合理增长,成为城商行实现后发赶超、转型发展的关键。
据贵阳银行董事长陈宗权介绍,近年来该行充分发挥一级法人机构机制灵活、决策链短、市场反应迅速的优势,并突破传统信贷对财务指标的要求,在总行和科技支行两个层面建立单独的授权机制,在授权范围内进行集中审批,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
目前,针对不同阶段科技企业的需求,贵阳银行已创新开展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科技链助力融资、科技创业贷款等4大类11款科技信贷产品。截至3月末,该行共支持科技型企业29户,表内外授信10.58亿元。
服务至“最后一公里”
在差异化经营和特色化发展的同时,城商行还应下沉业务,真正做到贴近市民、贴近基层、贴近客户,创新金融服务渠道,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和营销网络。
尚福林明确表示,城商行要通过科学设立社区支行和小微支行,为城镇居民和小微企业提供专业、便捷、贴心的金融服务,利用技术手段和便捷方式,解决好社区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去年末,银监会曾下发通知,对中小商业银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的牌照范围、业务模式、风险管理、退出机制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并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加强信息披露,将金融许可证、工作人员、营业时间、投诉渠道、收费标准等信息在网点予以公示,不得业务外包,按许可的经营范围展业。
通知的出台,既有利于中小商业银行明确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经营和特色化发展;更有利于中小商业银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规范化管理和运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在福建,当地银监部门率先探索“持牌经营、有限功能、风险可控、成本可算、错时服务”的社区支行组建模式,组建社区支行84个,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当地银行业体系,增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实力。而贵阳银行在继2013年成立3家社区支行之后,2014年还将建立30家社区支行,与原有的网点资源结合,搭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便民金融服务网络。
创新与风控并重
“城商行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丰富支持手段。立足于长期服务本地积累的经验优势,针对客户类型、需求特点、成长阶段等,提高服务方案的专业性和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尚福林说。
由于小微企业本身运营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等明显经济弱势特征的存在,使得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上,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发挥更多金融智慧。
在创新金融产品的同时,城商行还应全面强化风险管理机制,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要充分认识当前改革的复杂程度,切实夯实自身发展基础,提高并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防范经济变化中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尚福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