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2日讯 (记者 马欣) 继上周五晚间,证监会突然公布28家公司IPO预披露后,昨晚证监会再发18家拟上市公司预披露名单,IPO开闸的预期提前,短期可能压制市场情绪。从近期A股市场表现看,多空缠斗激烈,此次新股重启预期会对当下行情产生何种影响成为市场最关注的焦点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除此利空消息,近期A股政策频出:外汇占款规模超预期增长,二季度降准预期遭棒喝;银行优先股政策发布;银行优先股政策发布……近期A股市场“政策定向”的特征较为明显,有分析认为,“政策定向”可能加大行情波动幅度。
4月21日晚间,证监会再发18家拟上市公司预披露名单
要点回顾
18日晚间披露首批28家拟上市公司名单后,21日晚间,证监会再次发布18家拟上市公司预披露名单。在本次预披露的18家拟上市公司中,有5家创业板预披露,加上首批8家总共13家,超出了市场预期。
专家观点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证监会再增IPO预披露,可静观其变,无需恐慌。
本周,第二季度降准预期遭棒喝
要点回顾
央行最近更新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显示,3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93851.92亿元,较上月增加了1891.97亿元。这一规模较2月份外汇占款新增规模有所扩大,为连续第8个月正增长。这个数据同时表明,境外资本仍然在继续流入国内。
从3月份外汇占款和财政性存款的数据不难看出,当前市场流动性仍处于相对宽松状态。而从外汇占款规模超预期增长的结果看,第二季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准)的市场预期无疑是遭到了当头棒喝。
专家观点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人大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向松祚: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劳动生产力增速大幅放缓,资源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简单粗放大搞投资的增长模式日渐失效。现在又有一些人开始呼吁央行降息降准发票子,财政多搞刺激,甚至要政府救市托市,完全是胡闹!
4月18日深夜,28家企业IPO预披露重启
要点回顾
沉寂了将近一年半的拟IPO企业预披露于4月18日深夜突然开闸。18日晚间11点30分左右,证监会网站公布拟上市公司的预先披露材料。截至19日7点30分,有28家公司预披露。有分析认为,暂停了一年半的预披露的重新启动,意味着新股发审重启即将由此拉开序幕。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在首批预披露名单中,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企业有16家,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企业有4家,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8家。这28家企业,多处于“已反馈”“已受理”的企业,并无此前市场预测的央企大盘股。
专家观点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上次IPO的影响是200点,应该反映了利空因素。这次IPO重启的影响应该要大幅减轻。
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连日来,政策面似乎乍暖还寒,多空交织。IPO重启日期临近使得市场再度承压,导致股指本周已经陷入震荡回调走势,2100点也无声跌破。未来资金分流效应仍将冲击A股市场。
华西证券首席分析师常青:融资功能是任何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不能因为会分流市场资金就反对IPO重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并不完善,从不成熟到成熟是有一个过程。IPO短期来看会分流部分存量资金,长期来看,还是解决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年初IPO重启是消化已过会企业,以创业板为主,本次是加快在审企业进程,28家预披露企业中,主板过半。
4月18日,银行优先股政策发布
要点回顾
银监会、证监会于4月18日联合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商业银行补充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的监管要求和路线图。
《指导意见》表示,商业银行应在发行合约中明确有权取消优先股的股息支付且不构成违约事件;未向优先股股东足额派发的股息不累积到下一计息年度。商业银行不得发行附有回售条款的优先股;商业银行应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和《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等规定,设置将优先股强制转换为普通股的条款,即当触发事件发生时,商业银行按合约约定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但商业银行发行包含强制转换为普通股条款的优先股,应采取非公开方式发行。
《指导意见》对优先股强制转换为普通股的转换价格和转换数量的确定方式并未提及,而是由发行人和投资者在发行合约中约定。要求商业银行披露定期报告时,应专门披露优先股强制转换情况。
专家观点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商业银行试点优先股也是符合巴塞尔III协议以及银监会对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举措,并可提升银行股的估值。
经济学家宋清辉:当前,核心资本一直是困扰银行发展的首要原因,目前银行业上市公司整体补充一级资本需求较为急迫,预计缺口趋近3000亿元,资金缺口将会在未来五年内逐步显现。在银行业上市公司股价持续破净的情况下,作为一级资本工具的优先股试点显得十分紧迫,因为优先股的发行可以减轻上市银行普通股的融资压力。
海通证券分析师林媛媛:《指导意见》的内容主要是前期确认和细节补充。商业银行实际发行优先股可能在下半年,近期可能先是召开董事会通过优先股方案。董事会审议方案,15工作日后召开股东大会,提交银监会审批,后提交证监会审批,全部流程预计可能6个月。
4月16日,定向降准开启想象空间
要点回顾
4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涉农资金投放,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确定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同时决定延续并完善支持和促进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
由于在会议中提出“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相对此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预期而被广泛讨论的央行降准问题,政府高层的这次决议被不少专家和机构解读为货币政策的“降准”的开始。
专家观点
经济学家鲁政委:4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涉农的金融机构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被市场误读。国务院宣布降准,但人民银行的网站没有任何消息。货币政策要对眼下的经济下滑进行缓冲,降低准备金率其实并不是一个对症的政策。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崔书文:此次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是从六个方面来支持农村金融和农业的,但现在大家关注的焦点,几乎都放在了对农商行和合作行降准上,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这可能和放松货币政策有关系。但我个人不太同意‘这是定向宽松’的说法,因为货币宽松是全局性的,而此次降准只是一个结构性的定向扶持,所以大家不要误读了。
4月10日,“沪港通”投资股票范围确定
要点回顾
4月10日午间,证监会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管委员会发布联合公告,内地与香港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
“沪港通”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沪股通,是指投资者委托香港经纪商,经由香港联合交易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申报(买卖盘传递),买卖规定范围内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港股通,是指投资者委托内地证券公司,经由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香港联合交易所进行申报(买卖盘传递),买卖规定范围内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公告中表示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人民币,沪港通正式启动需要6个月准备时间。
专家观点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但斌:沪港通,理论上不需要QF,全球投资者就可以买入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份股,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A股将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标准定价,对冲基金也将能横跨两市对冲交易。投资国际化的新时代来临了!为改革欢呼!万岁!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政策有意扶持上交所,沪市企业显著多于深市。在沪市交易量明显萎缩,主板优势逐步消失的背景下,监管层有意加大上证指数活跃程度,引导新股在沪上市。沪港通也存在这方面考虑。
财经评论员皮海洲:沪港通50万元资金门槛的设置,不排除是管理层的一番好意,但这番好意未必会有好结果。毕竟A股市场才是当今世界主要股市中投资风险最大的市场。如造假上市盛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行为频频发生,投资者得不到保护。让投资者困守在这样的市场里,就是让投资者接受亏损的命运。
1月7日,险资投资股市两大政策连续出台
要点回顾
保监会1月7日晚间正式下发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险资可投资创业板公司股票。至此,高达1.12万亿元的可投资于证券的险资获准进入创业板。
1月8日午间,《保监会试点历史存量保单投资蓝筹股政策》又被抛出,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部分持有历史存量保单的保险公司申请试点。
专家观点
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保险公司对权益投资风险有自身的判断,监管层提高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并不代表保险公司要大规模入市。由于2011年、2012年保险公司在权益类投资上吃亏较大,因此除非有确定性牛市,否则保险公司不会贸然扩大权益类投资的仓位。
华泰证券分析师陈福:按照当前保险资金8万亿的规模计算,理论上能为证券市场带来4000亿的资金。当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的资金为8000亿元左右,仅占总资产的10%左右,25%的投资额度远远没有用完。因此,保监会提高额度,对短期的资本市场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