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首季CPI数据为何与部分公众感受不一致

2014年04月12日 07: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薛志伟

  CPI是一个综合统计指标,反映的是13亿人的平均水平,而非个人个体感受

  由于地区间、行业间、群体间的收入不同,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必然不同

  从统计内容看,CPI包含262个基本分类,其中既有价格上涨的商品,也有价格下降的商品,消费结构的差异使得不同消费者对不同商品品类的敏感程度不一样

  影响物价变动的原因非常复杂,更容易造成不同群体感受上的不同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4%,但环比下降0.5%。这一数据与部分公众的感受不一致,并由此引发质疑。专家指出,这既不能归咎于统计数据,也不能简单怀疑人们的感受。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消费结构群体对物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同地区的物价涨幅不一样,大家对物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客观、全面、平和地对待CPI。

  综合指标弱化个体差异

  感受不一致的原因之一,是个体与总体的差异。CPI是一个综合统计指标,并且是一个平均数。从CPI涵盖的人群看,既有城镇居民,也有农村居民;既包括收入高的人,也包括收入低甚至没有收入的人。因而,CPI反映出的是13亿人的平均水平,这必然与个体感受有所差异。

  原因之二,是个人承受能力存在差异。由于地区间、行业间、群体间收入不同,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也不相同,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和感受程度也就不一样。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从CPI的构成来看,当前的物价上涨依然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点,食品涨价最为明显,约占全部涨价因素的60%到70%,广大居民对食品价格的上涨感受非常明显。因此,尽管当前物价上涨幅度不高,但这种结构性特征对广大居民,特别是对中低收入群体冲击比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低收入群体会感觉CPI数据偏低的原因所在。因而,要始终把抑制物价上涨、防止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相反,对于中高收入群体来说,食品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重相对较小,因而,他们对食品价格波动的敏感程度较低。换言之,收入水平越高,群体承受能力越强,对CPI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原因之三,是消费结构的差异。从统计内容看,CPI中既包括价格上涨的商品,也包括价格下降的商品,还包括水、电、燃气等由政府定价、价格相对稳定的商品。如果人们根据对某一个或某一部分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与根据全部商品价格平均计算出来的涨跌幅度相比较,必然会产生较大差异。举例来说,有车一族对油价上涨非常敏感,但没有车的人则不会有太多感觉。

  总体符合调控预期

  当下,影响物价变动的原因非常复杂,更容易造成不同群体感受上的不同。

  从宏观层面来看,物价上涨的推动因素首先表现为输入性通胀。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及需求预计将好于2013年,这将导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特别是原材料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我国经济结构的对外依存度还比较高,有可能再次遭遇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其次,今年是改革年,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资源性产品价格。当前我国已经明确水、电、石油、天然气等重要原材料价格应当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决定,这种改革在短期内有可能推动物价上涨。第三是成本推动,近几年来,构成生产要素的各项成本价格都在上涨,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环境保护成本、动力能源价格等构成企业生产成本的价格都在上涨,形成了长期的成本推动。此外,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也可能成为导致今年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相关行业、企业和个人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则很容易陷入公布的CPI数据偏低的判断。

  与推动因素相比,抑制因素也有很多。比如,粮食产量“十连增”有助于保持肉禽蛋菜等食品类价格的稳定;又比如,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0.3%。根据价格传导规律,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影响到消费品价格。当前,PPI已经连续25个月同比负增长,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对物价上涨的推动作用非常有限。此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稳中求进的总方针是保持物价平稳运行最重要的保证。明白以上3点抑制因素,则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CPI作为一个宏观的、综合的数据,总体符合调控预期的判断。

  因而,姚景源表示,在分析物价变化时,不仅要看物价总水平,更要深入分析大类甚至中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不仅要看到全国总水平,还要看到地区差别;不仅要看同比变化,还要看环比变化。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运用CPI,更好地为掌握宏观经济形势和进行理财投资提供科学依据。

  全年涨幅有望保持在3%

  对于未来物价总水平的走势,专家普遍持乐观态度。

  “从一季度物价表现和推动、抑制物价上涨的各种因素综合来看,2014年物价总水平应该会基本稳定,全年涨幅有望保持在3%左右,对此我们要有充足的信心。”姚景源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当前“通胀不是大问题”,稳定的物价为大刀阔斧的改革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也为后续政策调控留下了一定的空间。未来,应当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三农、民生等薄弱环节的投入,继续出台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在守住物价上限的同时,有效增加社会总需求,稳住增长的下限。

  房价未纳入CPI统计

  从概念上说,CPI统计内容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8个大类,39个中类,262个基本分类,基本涵盖了城乡居民的全部消费内容,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不包括投资品和隐性收费。而购买住房的行为不仅仅是消费,同时也是一种投资,因此,不纳入CPI统计。

  房价不纳入CPI统计是国际惯例。虽然房价不直接纳入CPI中,但购买商品房用于居住后,其消费属性在CPI中应得到体现。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我国CPI编制时对居住中的自有住房采用的是使用成本法,居住中自有住房消费用该住房的估算租金来体现,剔除了购买住房的投资因素,也能够间接反映出房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3月份CPI数据中,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5%。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1%,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1.4%,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0%。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