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叶檀:高铁地铁钱哪来

2014年04月08日 07:44    来源: 解放日报     叶檀

  中国需要高铁与地铁。修建地铁用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如众所知,地铁几乎难以赢利,因此这些贷款几乎没有清偿的一天。正因如此,地铁规划的科学,因地铁而带动的沿线商业与实体公司,格外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在4月1日刊登了一则新闻,指出中国目前正在施工建设的地铁线路超过70条,城市达28个。地铁造价是每平方公里5亿到9亿元。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接受《望东方周刊》专访时的描述,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500多公里,81.7%为地铁,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以最低的每平方公里5亿元计,已投入1.02万亿元,未来还将投资1万亿元以上。这些资金里面包括30%到40%的城市资金,还有约70%的贷款,贷款就有6%以上的利息。万亿元以上的银行贷款怎么还?这样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

  这位地铁权威专家厌恶地铁建设中的长官意志,以及规划的朝令夕改。除了换乘、节能等诸多技术问题,中国地铁也面临一些更深层次的挑战,其中很多并非地铁系统自身所能克服。比如,地铁建设需要追赶、配合经常变动的城市规划,显得凌乱而疲惫。他特别提出规划滞后,点名上海人民广场换乘不便,北京西单站疏导不便,北京CBD东移,导致原有的轨交规划跟不上城市的变化。当然也有值得称赞的例子,“沈阳修了近60公里有轨电车,只花了一年半时间,投资是58个亿,平均一公里不到1亿元,又便宜又快。”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思路基本同出一辙:政府想方设法融资建成漂亮体面的地铁网,同时将高铁等车站建在郊野之处,以便用最低的成本在短时间内,依托轨道交通建设一个新城,用土地解决资金难题。南京高铁站几乎建在一片未开发的荒地之上,两年时间,周边高楼林立,人流穿梭,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区。让空城变实,让鬼城变活,也是地方经济吸引力的体现。普通的三、四线城市就没有这等幸运,高铁建在所谓的新区,两三年之后还是空空荡荡。

  城市群的轨道交通追求的是便利、快捷、低成本,如纽约的百年铁路站在市中心,直接连接四通八达的地铁,疏导到城市各个角落。百年地铁站并不光鲜,却从无堵塞现象,无论是纽约大学的知名教授,华尔街日进斗金的基金经理,还是普通的蓝领工人,共同点是,坐着咣当咣当的地铁上班去。

  在通往四郊的交通节点上,主要是轻轨交通,以便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运送人流。东京郊区的上班族通常先坐的是“电车”,也就是我们这里的轻轨,而后换乘地铁到工作场所。市区出行每走十几分钟左右必有一个地铁站。还记得蜡笔小新悲催的工薪族爸爸吗?早上7点半啃上一个面包,急匆匆赶往电车站,坐一个半小时的轨道交通到办公室。这几乎是日本多数工薪族的缩影。

  大城市交通一切以效率为首要目的,面子是次要的。3月25日,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中国: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的报告。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表示:“如果广州的人口密度与韩国首尔看齐,还可以再多容纳400万到500万人。”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可以让城市密度更高,在现有土地上实现更多的经济增长,其中最重要的是轨道交通实现科学规划。

  让拍板的政府官员为自己的决策负责,进行资金使用效率审计,让人大审批,让规划者独立规划,让信用中介为债务评级,各方划清责权利边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轨道交通的效率才能提升。为了一个大面子,城市负债迟早会压垮城市,贻害后代。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