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理财市场首个“季末效应”冷淡收场

2014年04月03日 09:16    来源: 金融时报    

  2014年理财市场首个“季末效应”稍显冷淡。3月已过,以往逢季末银行理财产品节节看涨的价格战并未如期而至,就连互联网金融各种“宝”类理财的收益水平也未改一路下滑的势头。

  此前,通过大量发行理财产品并提高产品收益率吸收投资者资金,帮助银行达到贷存比的考核要求,是各商业银行应对季末、年末冲时点的惯用手法。从往年经验来看,每逢季末,收益率冲顶6%甚至7%的银行理财产品比比皆是,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都无一例外地用尽浑身解数投身到存款大战中。

  而与往年不同的是,进入今年3月中下旬,银行理财市场收益水平非但没有出现攀升趋势,甚至较上旬还有所下滑。根据普益财富的相关数据计算,3月15日至28日期间,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约为5.55%,相比3月1日至14日期间5.595%的平均水平,下滑了4.5个百分点。

  尽管近期市场上出现了部分达到6%以上收益水平的银行理财产品,但却几乎无一例外地来自同一个群体———城商行,而除了一些所谓“专享”的高门槛理财产品,很难在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找到收益率达到6%的产品,其市场反应颇有“退战”的意味。

  被认为有高息揽储工具之嫌的银行理财产品,却在此冲时点的节点上以冷淡收场,是何因素造成了这一改变?

  业内专家分析称,今年一季度市场资金面相对宽裕,银行“不差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由于外汇占款与银行基础货币的变动直接相关,外汇占款一直被认为是关乎国内流动性状况的重要变量。从近日央行发布的外汇占款数据来看,截至2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91959.95亿元,1月末这一数据为290677.49亿元,这是自2013年8月以来,外汇占款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外汇占款增量明显超预期,则国内银行间流动性趋于宽松,利率回落。

  从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来看,近期银行间市场Shibor水平一直在相对低位徘徊。据相关数据统计,在3月中下旬期间,Shibor利率基本处于2.5000%至2.6580%区间。同时,2月至3月中旬,央行持续进行千亿级别、28天正回购回笼资金,也从侧面印证了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的情况。

  东兴证券分析称,结合2月外汇占款和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来看,2月至3月中旬是去年下半年至今资金最为宽松的时期。而这同样也是互联网“宝”类产品收益持续走低的原因。由于几乎所有“宝”类产品都投向于货币市场基金,银行资金市场较为宽裕自然拉低其收益水平。

  除此之外,一位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中心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即将于4月份开闸的IPO为银行在季末的关键时点“争取”了大量资金。

  “3月末,沪深两大交易所开展IPO系统全网测试已成功结束,IPO将于4月份正式开闸。从我行的情况来看,客户打新股的热情很高,特别是在二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投资者选择赶在IPO开闸前,将此前沉淀在股市的资金抽离出来转到银行账户,为4月份打新股提前作准备。”上述负责人表示。

  除了“不差钱”的原因之外,自年初以来,银行信贷投放脚步放缓是另一重要因素。

  “惜贷”是记者在采访银行人士时听到的最多回应。近两年来,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资产质量下滑的压力,在调结构的要求下,银行普遍加大了风险把控力度,信贷投放更趋谨慎。

  “我行现在是有钱贷不出去,但并不是因为客户没有贷款需求,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行里不敢贷。年初,总行加大了风险控制要求,现在有很多项目的风险考核达不到标准。”某股份制银行分行人士告诉记者。

  对此,专家分析认为,由于以往季末、年末冲时点往往是银行基于贷存比考核的考虑,在银行贷款投放有所收缩的情况下,也就不需要再为筹措存款而“头疼”,银行理财产品也就失去了“冲高”的意义。

  尽管一季度的理财市场出现“变脸”,但是否意味着长期以来“冲时点”的情况自此销声匿迹?专家表示,银行理财收益再次冲高不无可能,未来资金面回归中性偏紧的预期是重要原因。

  “目前来看,现金回流过程已经结束,而外汇占款增长在本轮人民币阶段性贬值和波幅区间扩大的影响下,也已经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同时,央行近期继续在公开市场开展期限28天的1000亿元正回购操作,提前锁定至少220亿元资金净回笼。因此,从目前外汇占款的情况以及央行的操作态度来看,未来资金面宽松状态应当不会持续,保持相对稳定应是大概率事件。”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在未来资金市场中性偏紧的基调下,不排除银行理财收益冲高“卷土重来”。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