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式”注册制改革:行走“管”“放”之间

2014年03月25日 07:34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陆 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根据中国的国情,来搞中国式的注册制改革”。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管”“放”之间,资本市场将会出现哪些变化?注册制对于我国经济转型究竟有何重要意义?中国式注册制的实现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放”:把市场的还给市场

  “注册制的提出背景是市场化。”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的审批制,到2000年的核准制,再到如今我们要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

  “改革已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把属于市场的交给市场,能够更多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董晨对记者说,“要站在中国经济转型的高度来看待注册制改革。”

  我国经济保持了多年高速增长,原有的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逐渐消失,中国经济面临转型。“最关键的,就是要让新经济和科技企业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应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董晨分析说,一直以来,在国家政策层面较多地都是提出要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其出发点就是引导社会资金向资本市场流动,让更多的企业能够获得直接融资。

  然而在现行新股发行审批制度下,根据监管部门的审核流程,企业排队上市,只小部分可以幸运通关,在“僧多粥少”,供需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的“三高”顽疾久治不愈。上市之后,又是漫漫熊途,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无法很好地发挥。“我们需要建立这么一个通道,或者说是入口,让大量的公司上市,要让公众形成一个更稳定的预期,市场机构才能在其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董晨说。

  在注册制实行之后,大量上市的企业会不会对股市造成冲击?之后会不会出现融资难?“推行注册制对于股价会有影响,但一定是阶段性的。融资难就低价去融资,5块钱发不掉就3块钱发,没有谈不拢的生意。”董晨认为,“股票市场要寻找它本身的中枢神经,应该让市场更多自发地形成一种供给,让资本市场起到价值发现的作用,如果因为供求关系导致价值暂时失真,只要敢放开,长期来看,一定会有更多的资金关注这个市场,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一定能得到更好发挥。”

  “管”:严格监管必不可少

  改革并不是对于之前工作的全盘否定,实行注册制也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监管。从已经实行注册制的国家来看,监管也是重要的环节。尤其是股票公开发行涉及广大公众利益,即便实行了注册制,在一家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后,仍需要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等自律机构实施持续的监管。

  美国是较早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国家,“我们并不具备美国实行注册制的外部条件。”刘纪鹏认为,美国实行注册制有3个基本的条件:第一,美国的股市以机构投资人为主,80%的投资人都是机构;第二,美国有强大的诉讼文化和完善的法律配套,一旦企业IPO出现各种纠纷,每个公司甚至是每个被侵权的股东都有律师可以提起诉讼;第三,美国有强大的事后惩罚机制,一旦发现造假、诈欺行为,法律判罚非常重。“这三条我们目前都不具备。因此,我们推进注册制改革不能照搬照抄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模式,必须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设中国式的注册制”。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刘纪鹏建议:“将审查和核实的环节放在交易所,同时接收交易所报来的材料,并对有问题的公司保留否决权。推进改革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在注册制改革中,正确处理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的关系成为推进我国注册制改革的重要步骤。”

  交易所对此似乎也早有心理准备。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此前对记者表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意味着不论采取何种形式,交易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职责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交易所要考虑是否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注册制改革不可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册制改革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如法律、行政监管、市场参与主体等各方面条件的具备,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董晨说。(经济日报记者 陆敏)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