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银行反击余额宝没有输家

2014年03月21日 07:59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刘 溟

  余额宝们终于等来了银行的反击。相比于互联网公司没开仗先放炮的高调,银行仍旧是那么“高大上”的低调。

  余额宝们说到底不过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发行的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从诞生到现在,已有接近十年,为什么此前银行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做大做强?

  从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轨迹能够看出原因。一是此前这种基金的发行非常依赖银行渠道,银行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赚取手续费,而且这种收入对银行来说是“低资本消耗”的中间业务收入。二是货币市场基金此前的发展规模并不大,分流银行存款的威胁并不大。

  当我国互联网三巨头集体介入这个行当,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虽然各种“宝”在信息安全、宣传用语等方面不无瑕疵,但凭借着能直达客户,它们都火了。

  这样的局面银行显然没有预见。当新年过后,银行存款开始大规模搬家,受制于贷存比监管硬性要求的银行终于无法忍受了。存款流失,意味着贷款规模受限,银行最核心的贷款业务将受到影响,原本只是挖挖墙脚的余额宝们,一下子挖到了银行的地基。

  从银行反击的内容看,主要武器是推出自家的类余额宝产品,从效果看,更像是开辟敌后战场。这种产品同样会分流银行存款,银行同样必须付出比活期存款高的利息,银行揽存的成本仍旧会上升。

  从银行“宝”的特征看,它们依托银行自身的渠道发售,与号称有几亿用户的互联网公司的渠道无法相比,但银行动辄几十年的历史,却可以换来客户更多的安全感。从货币基金的角度看,规模变大是好事,但是规模越大,对基金的操作水平要求越高。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向是银行的协议大额存款,如果货币基金的规模大到改变了市场供求关系,银行系的“宝”显然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从这种角度看,这一仗,有的打。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银行推出自家的类余额宝产品,是好事。往小了说,对理财市场的客户而言,多了产品选择的余地。对银行来说,面对余额宝们抢存款的竞争,商业银行顺应了市场发展规律,选择了主动参与商业化竞争,而不是一味寻求监管倾斜。往大了说,对于正在推进的金融市场化改革而言,资金价格上更为充分的竞争显然将加速整个改革进程。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