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界传奇人物、中影集团“掌门人”韩三平卸任的消息终于被证实。
昨日(3月18日),中影集团新闻发言人蒋德富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原中影集团、中影股份董事长韩三平卸任,属于正常退休。
此外,对于韩三平的接任者和此前媒体报道的中国电影行业多位一把手大换血,蒋德富称,“其他人事调整目前不方面透露。”
“争议”韩三平
据多家媒体报道,随着韩三平离任,原中影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焦红奋将接任中影集团董事长职务,原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喇培康接任中影股份董事长一职。
据了解,中影集团属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担任副部级以下的干部,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因此之前有媒体报道韩三平今年将退休。有媒体采访喇培康时,其并未否认接任中影股份董事长的消息,只表示以正式宣布为准。
对于韩三平,有媒体给出这样的评价,他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史上以“出品人”身份“出镜率”最高的导演。
事实上,自2007年执掌中影集团以来,语调辛辣的韩三平在中国影视行业是当之无愧的 “江湖大佬”。不过,这位大佬在江湖的口碑却莫衷一是。张艺谋曾经的好搭档张伟平在2009年12月 《三枪拍案惊奇》上映期间,炮轰中影利用对市场资源的垄断打压国产片。
对公众而言,韩三平的影响力最直接的体现在2009年召集100多位电影明星几乎零片酬拍摄了电影《建国大业》。韩三平在中国电影界这么大的能量背后,与其拥有的权力不无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中国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电影公司,中影在2009年至2012年中国电影票房大爆发的3年间,占据了全国电影市场票房总额的34%,其负责发行的进口影片票房总额,占同时段全国市场的47%。
“最开始中影对于院线发行资源具有垄断性,尽管后来遭遇民营公司的冲击,但中影一直牢牢把控着进口发行电影的权利。而韩三平近年来遭遇的不少质疑,很多也是源于中影对进口片垄断。”有行业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据了解,中影集团是中国内地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并且,中国目前只有中影集团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进口分账片的发行权,而中影集团亦持有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11%的股份,仅次于后者的最大股东中国广播电影集团持有的20%股份。
对于卸任后的去向,有媒体报道称,韩三平将继续担任中影顾问,同时执掌一个规模庞大的国有电影基金,但该消息并未得到中影方面的证实。
上市未了情
尽管受到不小争议,但对于中国电影业而言,韩三平是个不折不扣的改革者。
1993年1月5日,《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国内的电影体制改革随即展开。该文件下发的第二年是韩三平职业生涯的一大转折点。199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迎来其第六任厂长韩三平。
据《新京报》报道,上任伊始,韩三平便开始对北影厂的创作、生产、管理、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在这期间,他提出了“贺岁档”概念,支持冯小刚拍摄中国首部贺岁电影 《甲方乙方》。
199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其它7个广电部直属单位被合并整组为中影集团,韩三平出任集团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主管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
2007年,韩三平出任中影集团董事长。从《无极》、《投名状》到《赤壁》、《梅兰芳》,由韩三平领导的中影团队推出一系列高成本高回收的商业电影运作,中国电影开始进入成熟的大片时代。
“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之前,负责峨眉电影制片厂的韩三平就已经尝试了不少具有创造性的改革。”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在彭侃看来,从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市场化改制,到中影的集团化改革,以及近几年中影股份制改造,韩三平作为一个改革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对于韩三平而言,最大的遗憾或许在于没有如愿在任期内将中影股份成功推向资本市场。
据了解,中影股份主要为中影集团上市应运而生。公开资料显示,中影集团作为主发起人持有中影股份93%股权,其他7家公司各持1%股权。
2006年有消息称中影集团寻求在香港上市,但当时未能获得相关主管机构的批准;随后在2008年,中影集团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但不久后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其上市计划全面搁浅。
据凤凰网报道,随着中影集团进一步为上市计划进行的内部资源整合、资产结构调整、财务报表整理等相关工作不断完善,2012年,在中信建投证券作为主承销商的协助之下,中影集团在证监会完成了上市相关的申请工作。2013年1月,中影出现在了证监会公布的最新IPO申报882家排队企业名单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好莱坞韩三平有极高的知名度。好莱坞的中国电影产业专家罗伯特·凯恩曾这么形容韩三平:“他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杰克·瓦伦提 (美国电影协会前会长)、卢·沃瑟恩(环球影业前掌门人)以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总和。”
如今,这位“掌门人”卸任,作为接任者之一的喇培康曾在法国生活9年,具有较强的国际资历。业内人士认为,喇培康的任命对瞄准中国电影市场的好莱坞公司是个好迹象,在他管理下的中影集团可能会打开更大的市场,掀开日渐成熟的新篇章。
但有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电影票房增长和国产片票房比例是需要得到保证的,不管是谁来做中影董事长,都需要围绕这两方面指标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