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食药监要求再查明胶企业 监管空白待填补

2014年03月17日 07:16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3月15日,央视曝光包括福建省内部分企业涉嫌生产不合格明胶事件。昨日(3月16日),国家食品药口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监管部门对辖区内明胶企业再次进行突击检查,并与之前检查的情况相对照,发现违法问题坚决查处。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知之前,央视曝光的情况与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的检查情况,有明显出入。国家食药监局要求再次突击检查,或有助还原真相。

  福建:未发现“来历不明”食用明胶

  3月15日晚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福建省食药监局获悉,该局对外通报食用明胶专项检查情况时称,自3月7日该局按国家食药监总局部署开展食用明胶专项检查以来,截至目前,福建未发现食品生产企业使用工业明胶或来历不明的食用明胶生产加工食品。

  福建省食药监局还表示,截至目前,已检查相关食品生产企业379家,经营单位12624户次,餐饮服务单位3504家次,抽检食用明胶及涉胶食品样品207个批次。207批次已检样品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包含金冠(中国)食品有限公司采购的明胶原料2个批次,雅客(中国)有限公司采购的明胶原料4个批次,蜡笔小新(福建)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糖果制品2个批次。

  “从检查情况看,未发现食品生产企业使用工业明胶或来历不明的食用明胶生产加工食品。”通报称。

  然而,根据央视3月15日的报道,金冠、雅客、腊笔小新等品牌与嘉利达(苍南)明胶有限公司有合作关系,而后者被曝光收购制革垃圾做食用明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一步从国家食药监总局获悉,在福建等明胶生产企业被曝光之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部署过专门针对非法生产销售使用明胶和使用工业明胶生产加工食品等行为进一步加大防范监督力度,同时派出若干督导组赴有关地区现场督促检查。

  监管空白亟待填补

  防范监督之下,为何皮革废料依旧流入明胶产业链?

  国家食药监总局曾指出,一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会使用皮革废料作为原料生产食用明胶,其中一方面是用于药用明胶。药用明胶主要用于制造空心胶囊,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规定,药用明胶的生产不能选用皮革废料,以避免由于皮革在制革厂经过铬盐鞣制过程中带入的铅铬等杂质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因此,在药用明胶的质量标准中增加了铬限量测定。

  在业界看来,皮革废料流入明胶产业链另一个原因,是监管层面的空白。

  根据中国明胶协会秘书长姚龙坤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透露的信息,现在全国3万多吨明胶都在使用包括皮革废料在内的生产原料,目前全国有几十家明胶厂大多数使用这种制革厂的工业垃圾皮作为食用明胶的生产原料。

  据姚龙坤介绍,国内鲜皮原料稀少,根本无法满足全国明胶生产的总需求,于是一些明胶厂便采用这种制革厂的废料替代鲜皮加工食用明胶。1994年颁布的 《食品添加剂明胶》国家标准中,只规定了食用明胶的生产原料可以用动物的皮,但这种皮应该是鲜皮还是制革厂处理过的生皮,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和要求。

  2005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明确,制革厂的垃圾皮料可以作为食用明胶的生产原料,所以,全国那么多明胶厂使用工业垃圾皮料加工食用明胶才不会遭受查处。

  如何防范企业用垃圾皮料生产食用明胶、药用明胶产品?有食品行业专家指出,除了尽快填补监管空白,还需要在更高层面上完善监管制度。严查问题明胶,不能仅针对胶囊生产企业,而应该有针对食品、药品行业更广泛的检测和频率更高的抽查;明胶生产应实行准入制,工业明胶的产量、去向都应有严格的监控措施等。

  《《《

  相关链接

  销售数据、产品质量被疑 蜡笔小新股价大跌

  继销售数据被疑、股价连跌3天后,蜡笔小新食品(01262,HK)又遭遇产品质量危机。

  在刚刚过去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央视曝光国内十几家明胶企业使用被多种工业原料污染的垃圾皮料作为原料生产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再出售给药企和糖果工厂,而蜡笔小新牵涉其中。

  接连的利空将对蜡笔小新造成怎样的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几个月前,在港上市的青蛙王子(01259,HK)因被质疑销售数据有假,公司股价至今未有转机。

  产品下架

  央视曝光的明胶企业中,浙江嘉利达明胶有限公司的名字赫然在列。这是一家国内食用明胶产量较大的企业,雅客、金冠、蜡笔小新等都是其客户。报道称,蜡笔小新每年生产QQ糖、软糖等糖果两千多吨,使用明胶原料达一百多吨,其中嘉利达公司生产的所谓食用明胶,大概占到70%。

  “3·15”当晚,蜡笔小新声明表示,已确认70g鲜Q软糖、22g鲜Q软糖2项产品原料中有使用嘉利达供应的食用明胶,已对库存原料、成品进行了封存,并已经通知各商场超市进行了下架处理。

  股价下行

  就在约一周前的3月7日,《证券市场周刊》刊出一篇名为《蜡笔小新果冻去哪了》的文章,质疑蜡笔小新的销售数据有假。虽然公司一一澄清,但从3月11日至3月13日,蜡笔小新股价从5.92港元急跌至3.33港元,市值已蒸发29亿港元。

  蜡笔小新遇到的质疑与青蛙王子情况相似。去年10月,做空机构Glaucus发出“建议强烈沽售青蛙王子”的报告,对青蛙王子提出六大疑点,包括销售额和财务数据。青蛙王子股价当日即跌25.68%,之后临时停牌,仅半日市值蒸发1/4。

  在停牌一个多月后,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并复牌,对质疑一一反驳,但股价仍继续下挫两成。接下来4个月,公司股价一直低位徘徊,3月14日收盘价为3.11港元,相比做空报告发出前的6.22港元,市值蒸发30多亿港元。

  蜡笔小新并未采取紧急停牌的方式,而是迅速发出澄清以回应市场。但公司股价在短短几天内,下跌幅度已接近青蛙王子的整体跌幅。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