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3月14日电(记者王凯蕾)央行13日下发紧急文件,要求立即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有关业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业务暂停期间的平稳过渡。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创新不可忽视风险防范。虚拟信用卡相关产品安全性和风险性还有待进一步评估,建议第三方支付平台尽快向监管层提交安全检测和风险防范的报告,共筑互联网安全“防火墙”。
虚拟信用卡紧急被叫“暂停”
此前还大肆宣传的网络虚拟信用卡遭遇政策“泼冷水”。13日,央行紧急发文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有关业务。消息引发资本市场剧烈震动,中信银行重挫8%,腾讯跌幅达到4%。有关分析人士认为,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
据了解,虚拟信用卡有别于传统信用卡业务模式,客户在互联网平台可享受“即申请、即发卡、即支付”的金融服务。此前支付宝和腾讯均分别对外宣布,将联合中信银行推出网络信用卡,由中信银行负责包括信用卡授信及额度调整、支付结算、账单生成及寄送等工作。
同时,虚拟信用卡将改变现有的信用卡格局。据央行数据,截止到2013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3.91亿张,其中国有四大银行达近2亿张,在原有的模式下,中小股份制银行将很难在信用卡领域出头,而虚拟信用卡的推出将会打破这个格局。
对于暂停的原因,央行的解释是,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业内人士认为,这反映监管层对迅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的审慎态度,此举将迫使第三方支付平台拿出更高标准的安全防范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估计下一步,监管层将会从风险的角度统一评估。
虚拟存在诸多监管真空
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黄震指出,尽管互联网金融创新步子迈得大,但绝不可忽视潜在的风险。虚拟信用卡的优势在于无论申卡还是批卡都方便快捷,打破了原有的银行发卡渠道和审批的限制,但这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虚拟信用卡可实现无卡对接、扫码支付,这些技术消费者用起来是很方便,但是被犯罪分子破解复制、盗刷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且一旦发生权益侵害,如何保留证据、维权都需要事先搞清楚。”黄震说。
据了解,信用卡业务操作过程中,监管机构对信用卡有“三亲”(在信贷或信用卡审批环节,对申请人进行亲访、亲签、亲核)的监管要求,尽管中信银行酝酿的虚拟信用卡已经采取包括调低信用卡额度、引入保险公司等方式尽量降低监管风险,严格意义上讲,在符合监管标准方面还是有一定瑕疵。
银率网分析师华明认为,传统的信用卡审批较慢,就是因为发卡银行需要根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作评测,评测涉及申请人的方方面面,除了传统的收入情况,甚至婚姻状况、学历情况等都会影响到信用卡能否审批,批多少信用透支额度。
事实上,即使信用卡审批如此严格,坏账率依然持续攀高,每年央行公布的信用卡逾期率都不乐观。“审批速度快、不需要提供更多申请资料的虚拟信用卡的风险性明显会更高。”华明说。
提升安全等级共筑风险“防火墙”
对于此事的未来,业内人士均持积极态度。
中国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认为,互联网金融并非与传统金融体系对立,而是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和完善传统金融体系的功能,急需尽快从监管层面制定更加合理的市场游戏规则,实现风险与效率的有效权衡。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暂停对于虚拟信用卡乃至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并非坏事,虚拟信用卡依然代表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只是还需要逐步完善。
黄震呼吁,互联网金融安全监管必须跟上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建议有关企业尽快向监管层提交虚拟信用卡及其产品的安全检测和风险防范报告,做到防患于未然,共筑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