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提前减持中低等级信用债 债基尚未现大规模赎回

2014年03月10日 09:04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3月4日,*ST超日发公告称,“11超日债”无法全额支付第二期利息。第二期利息的付息日是2014年3月7日,金额为8980万元,根据公告仅能支付400万元,偿付比例不到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基金的2013年四季报发现,基金重仓债券中未出现有“11超日债”。一家基金的经理也对记者表示。“按照公司内部的信用债投资风控规定,11超日债这种外部评级为CCC的债券不可能成为投资标的。”

  此外,据了解,去年以来,基金公司整体对企业债信用风险仍较为审慎,对一些主体资质以及评级发生变化的债券品种大多进行了减持。由此来看,债券基金集体算是躲过了“11超日债”这颗地雷。但基金或仍将被债券市场由此引发的震荡效应所波及。“11超日债”违约事件发生后,部分高收益信用债出现大幅下跌,并影响到个别债券基金的表现。

  基金减持评级下调债券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基金公司对投资中低等级信用债都极为谨慎,甚至有部分债券基金会在合同中明文规定,其只能投资于信用级别评级为BBB以上(含BBB)的资产支持证券。这意味着基金只能投资中高等级债。

  公开资料显示,“11超日债”于2012年3月7日发行,发行规模为10亿,债券票面利率为8.98%,这是公司债发行的较高利率。债券存续期限为5年,附第3年末发行人上调票面利率选择权及投资者回售选择权。

  评级机构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2011年对“11超日债”评级信用等级为AA;2012年12月调降为AA-;2013年4月又下调为BBB+;2013年5月再一次下调为CCC。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表示,市场对“11超日债”的违约早有预期,虽然“11超日债”在2013年3月如期兑付了首期利息,但违约风险一直较高,自去年7月以来一直处于停盘状态。当*ST超日2013年经营继续亏损的消息被确认后,该债券违约已在所难免。

  资本市场普遍认为,“11超日债”违约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这终结了国内信用债券“零违约”的历史。

  事实上,在经历了2013年大量信用债券被评级机构下调评级后,机构投资者对2014年出现实质性信用违约事件已有预期。

  同花顺iFinD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8日,近一年来被下调主体评级的债券有247个,被下调债项评级的有62个。这引发了不同信用等级债券信用利差的拉大,也促使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信用债进行重新审视。

  华安基金固定收益部相关人士表示,其此前已经预期到经济增速下滑会对信用债造成冲击,在前期调整了持仓,大幅消减了中低等级信用债。

  富国基金固定收益部有关人士也称,公司去年对持有的信用债进行了一轮系统的梳理,对持有的“质地一般”的民企债做了相应的减仓,但对一些资质比较好的城投债做了保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对比基金2013年四季报与中报披露的持债情况后发现,基金对于部分被外部评级机构下调评级的债券进行了减持,与此同时,更多被下调评级的债券则根本没有出现在去年基金的债券持仓中。

  例如华锐风电发行的“11华锐01”,其在主体和债项评级均从AA+下调到AA后,迅速被基金抛售一空。此外,“11士兰微”、“11精工债”、“11天威MTN2”也在被下调评级后遭遇基金减持。

  又如 “12川煤炭CP001”、“12龙 煤 控 MTN1”、“13汉 城 投CP001”、“08渝城投债”等品种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况。

  超日债违约后续影响发酵

  虽然“11超日债”违约在不少投资者的预期中,但此事件仍激发了债券估值上的信用利差拉大。3月5日开盘后,高收益率信用债全线下跌,其中“11中孚债”、“11苏中能”、“12墨龙01”等多只债券跌幅超过3%。

  泰达宏利高票息债券基金经理李慧鹏表示,“此前,我国市场上的信用债收益率曲线和利差体系是建立在完全刚性兑付预期基础上,但目前公开违约已经出现,‘狼真的来了’,预计信用利差体系可能因此逐渐重构。此过程中,利率债和高评级债券会相对稳定,中低评级债券所受冲击最大。”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信用债风险的担忧短期内也使利率债需求上升。3月5日,当日财政部续发的7年期国债中标收益率4.34%,比前日二级市场利率低出4个基点;翌日,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为两个半月的金融债中标参考收益率为4.0066%,投标倍数高达3.07倍。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有部分以信用债投资为主的基金其净值也在“11超日债”违约事件后出现波动。

  此外,一些业内人士还担心,若市场受悲观情绪传染,导致债券基金出现大规模赎回,或引发流动性危机,基金抛售流动性好的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导致这些债券价格下降,重蹈2011年城投债危机的覆辙。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部分基金公司债券基金赎回情况进行了解后发现,截至3月7日尚未出现明显大规模赎回的情况。

  基金公司重视内部信用分析

  据了解,为了防范类似违约的信用风险,基金公司近年来一直对内部信用研究颇为重视,目前固定收益管理稍具规模的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信用评级体系。

  在2011年之前,市场对信用风险的关注很低,信用债与利率债同涨同跌。2011年三季度,城投债危机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信用利差迅速达到了历史最高位,对固定收益市场的信用风险的研究和关注快速升温。

  此后几年里,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公募基金中以信用债为主要投资标的的产品在迅速增加并得到细分,一些产品以高信用评级债为主,一些产品则专注于挖掘信用利差中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对信用分析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有基金经理表示,外部评级的作用本应是反映发债主体基本的信用风险,但由于国内债券评级体系的顶层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债主体与评级机构的利益纠葛、评级机构之间的不充分竞争等问题,导致部分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中存在较多水分,这就需要基金公司细致研究和甄别这些债券。

  “外部评级可以作为参考,但投资者仅依靠外部评级来决定投资是不专业的。”一只债券基金的经理表示,国内大部分公司的债券评级都在2A区域,但这些公司的质量差别非常大,如何甄别出好的品种,前瞻性地把握发债企业主体资质以及评级的变化,尽可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超额收益,这就很考验机构投资者的实力。

  从2013年基金四季报与中报披露的持债情况来看,去年下半年,基金整体对于有色、煤炭、发电、地产等周期性行业的债券进行了较大比例的减持。

  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的总监表示,其公司内部的信用评价模型会对目前 “敏感地区”、“敏感行业”进行筛排。“敏感行业例如钢贸、光伏、煤炭等行业,近年盈利前景比较暗淡,债务负担比较重。敏感地区就是债务链条比较重,地方房地产价格压力较大的地区。”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