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今年GDP增速设定7.5%左右 兼顾了需要和可能

2014年03月06日 07:03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编者按:昨日,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我国2013年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能让我们看到2014年政府的工作重心所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许多数字,透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方面,作出的扎扎实实的努力和付出。《每日经济新闻》从民生建设、经济发展、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解读,让大家通过报告,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工作意图,和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昨日(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这一目标与去年相比并无太大变化,李克强表示,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对记者强调,一定要加上“左右”两个字,7.5%是一个规划性的目标,而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目标,低一点,高一点,只要不滑出区间都可以。

  GDP增速设定为7.5%左右

  李克强昨日重申,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改革”共被提及77次,为历史最多。“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列在了“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的首要位置,鲜明指出“改革是最大红利”。

  在“两会”现场,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GDP这个指标是重要的,但不是压倒一切的,更不能代替其他指标,对GDP应该有正确的看法。

  厉以宁说,GDP指标有一些内涵应该引起关注,要重在GDP质量、经济增长质量,而不仅仅是速度问题,一定要注意到GDP产生的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的破坏和恢复、治理程度。

  他说,如果不能这样的话,将来资源越来越枯竭、环保越来越差,这也不符合GDP的作用,不要忘记GDP的计算方法也有很多争论。比如说,是不是把环境造成的污染作为附属,还有GDP是个总量指标,不能反映结构的状况。

  今年CPI目标为3.5%左右,与去年基本一致,但去年实际CPI全年只有2.6%。

  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通胀压力其实并不那么简单,一方面我国目前面临着刚性的成本上涨压力,去年翘尾因素也将助推物价,而且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也会推高物价,但全年物价目标完成难度小于经济增长目标。

  财金政策兼顾总量与重点

  相比增速的区间调控,与改革相关的一系列硬指标更加突出,首项便是进一步简政放权,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今年还将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此外,尽管今年GDP增速目标存在一定弹性,但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目标却刚性增长100万,由原来的900万升至1000万,无疑对于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都提供了标尺。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14年仍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我国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

  贾康说,赤字率不变是特别考虑到防范风险的问题,13500亿元是历史上赤字绝对数额最高的一年,它考虑到服务全局的综合效应,绝对数上升后可以有更多的支出安排,这些安排都有固定的用途。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写道,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